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红楼之宁国新主 第87章 80、旱情

第87章 80、旱情


推荐阅读: 重启之极海听雷路人花[文野x光遇]光之子到横滨是否水土不服?综英美我的家人到底在想什么?[综]冠位工具人[红楼]林氏荣华综漫陆生的日常关于我的丑照被印在钞票上这件事[明穿]农妇种田记[陈情令]我才不要当青蘅夫人呢[全职]媛与蓉我靠苟证道[洪荒][综]里世界的我们全都BE了!

五月是麦收的季节,农人们忙着割麦子、打麦子、晒麦子,连续的晴好天气帮了大忙,正适宜收粮入库。

贾琛请了两日事假连上休沐共三日,连续视察了梧桐庄、贺家庄、上云庄等四个从前不太关注的庄子。这些庄子最近的在密云县,最远的在雾灵山,来回三四百里地,他三天内一个一个跑完已是竭尽全力。

了解到今年的麦收情况还算理想,贾琛便顺势和庄头们提出了自己的存粮计划。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他的存粮计划已经酝酿了一段时日。今年他通过建材生意挣足了银子,已经无需靠庄上的收益过日子。在靠天吃饭的古代农耕社会里,替全府上下存下一、二年的口粮,以备不时之需,方是稳妥求存之道。

佃农们听说主家愿意直接收麦子做田租,简直是喜出望外。往年主家只愿意收银钱,他们得辛辛苦苦的把麦子运到市集上卖给米粮贩子,还要受他们的各种挑剔和压价。如今可好,在家门口把粮食一交就完事了,又省心又省力。

宁国府里有现成的大粮仓。可能他家的老祖宗也是穷人出身,受过挨饿的苦楚,因此家中的粮仓建的十分结实阔大,存个几万斤粮食不在话下。贾琛吩咐,等麦子晒干了,就让庄头们慢慢的往府里运粮。府里的粮仓装满后,若还有多余的便暂时存庄子里。反正每个庄子里也建有粮仓,不怕没地儿放。

至于更远处的几个庄子,他已经无力巡视,只得派出人马,通知庄头适当存些粮食便罢。

滴雨未下的旱五月很快过去,大河里的水浅了许多,小溪小河接近断流。有农谚说,五月旱不算旱,六月连阴吃饱饭。麦收顺利结束后,农人们开始期盼六月的雨水,好接着种一季秋粮,例如,芝麻、豆类、糜子、晚高粱等。不想天公不作美,依旧晴空万里,气温节节攀升。

黛玉身子弱,最是受不住炎天暑热。每到盛夏,稍有照顾不到的地方,便要中暑。乘着她来宁国府上绘画课的机会,贾琛专门打听了一位好太医,请他上门给黛玉把脉调理,不但买了许多预防中暑的丸药给她备着,还请了她房里的沈妈妈来,和太医商议着调整了黛玉日常所用的药膳方子。这么用心的预防着,只盼着她能平安度夏。

尤氏等平日里身体较好的女眷,也顺便让太医一一请了平安脉,有病的治病,无病的也拿几副消暑降温的药草茶回去喝喝。

杨妈妈目光炯炯的盯着太医给鸳鸯诊脉,直到太医说出“一切无恙”的话,才略显失望的退了出去。鸳鸯瞧在眼里,乘着没人注意的时候,悄悄的请太医给她开了几副调养身体的补药。

日子一天天过去,六月过半,一共才下了两次毛毛细雨,雨量仅够润湿地皮。赤日当空,田地里裂开了一道道缝隙,像快要渴死的人竭力张大的嘴,也像农人们那一颗颗即将四分五裂的心。龙王庙里的香火渐渐旺盛起来,不论是土地还是人,大家都在渴求雨水的滋润。

旱情愈演愈烈,慢慢的从直隶开始蔓延至河北、山东、山西……各地的灾情奏折陆续送抵京师,上官们的脸色一日比一日更难看,如贾琛一般的小官们只得夹紧了尾巴,噤若寒蝉的活着。

周盛才做完了手头的工作,便开始和贾琛小声聊天。

“弘毅兄,你说这可怎么好?看这天色丝毫没下雨的征兆,一旦错过了农时,下半年的秋粮就无望了。”灾情初现,嗅觉最是灵敏的商人们闻风而动开始屯粮,机灵一些的百姓也跟风存粮,“市面上的粮价最近长了不少,你家开始存粮了吗?”

贾琛点头又摇头,“我家的夏粮尚未来得及卖掉,正好不卖了存起来,足以支撑全家上下一年的口粮。伯济兄,你家的情况如何?”

“唉!我的运气不如你,我家庄上的新麦早早粜了出去,只剩下半年的口粮了。”

“你我这等人家,吃饭总是不愁的。只是佃农之家普遍穷苦,却不知靠着夏粮的收成能支撑多久?只盼着老天赶紧降下二三场大雨来,解了旱情


相关章节: 第82章 75、伊始第83章 76、入职第84章 77、宿命第85章 78、鸳鸯第86章 79、踏春第88章 81、欠银第89章 82、追缴第90章 83、协商第91章 84、约谈第92章 85、筹备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