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三国之谋伐 第二十九章论仁

第二十九章论仁


推荐阅读: 强A突发性犬化综合征无敌从超能开始天降巨富超神学院之异能者从离婚开始的文娱我在年代文里当富婆穿成小可怜后她又暴富了当今修仙废物现况大佬的团宠女配太抢手奈何王爷不上道全能医妃又野又美捡到傲娇妖帝后我又真香了

胡志离开后,陈暮皱起眉头:“大哥,你真要收留那孩子?”
刘备叹气道:“那孩子内无亲人,外无宗族,若是不让胡志收留,很快就会饿死。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死吧。”
“可是他的父母皆是在易阳大火中丧生,火攻是我等定下的策略。此子若是知道,将来必然视我等为仇寇。此乃引狼入室也,不斩草除根便算好的,怎么可以收养仇人?”
陈暮这话堪称冷血,但他本身为人就非常自私,投奔刘备也纯粹是为了在这乱世能够自保,他可不希望自己身边有什么不稳定因素出现。
孔子还有因学术纠纷而诛杀少正卯的时候,更何况自己杀父杀母的仇人就在身边,谁能保证他哪一天会偷偷摸进刘关张陈四人的营帐,趁他们睡觉的时候,学范强张达二人把他们给杀了?
刘备摇摇头:“师君曾经跟我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我杀他的父母,是因为我们之间的身份对立。他的父母是反贼,我是官军,互相残杀,天经地义。但他一个孩子,与我们没有仇怨,我应该赡养他以成全我心中的仁义道德准则。”
呵,跟我说仁义道德了?
陈暮冷冷道:“子夏问于孔子:“居父母之仇,如知何?”夫子曰:“寝霑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武旬虽不是反贼,却因父母从贼而得以活。“父母之仇,子不复,非子也。”他不是我们的仇人,我们却是他的仇人。仅仅为了成全大哥的仁义,而让一个可能对我们有威胁的人存在我们的身边,那又是不是真正的仁义呢?司马公做《史记》,曾言:“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真正的仁义是无私的品德,大哥只见到了这个孩子可怜,却没有想过将来他会不会杀了我们以成全他自己的孝义,这恐怕有违儒家仁义。”
刘备惊讶道:“四弟治的莫非是《公羊经》?”
“只是学过一些。”
陈暮面无表情,这其实就是原则问题。
早在先秦百家诸子时代,就已经阐明。孔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从儒家的角度来看,如果你杀了孔子的父母,不管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杀的,唯一的可能就是被孔子带着三千门徒追杀到天涯海角。
虽然儒家也有仁义,宽恕的说法。但这得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比如两国交战,本身没有仇怨,那么这就是一场不正确的战争,可以进行宽恕。
如果一个国家坑害了另外一个国家,如纪国的国君害得齐哀公被烹杀,这就是九世之仇,犹可报也。所以齐国攻打纪国,就是一场义战。
但国家仇恨之间的义战不容宽恕,父母之仇同样也不能宽恕。
如今刘备陈暮作为官军,杀死了武旬的父母,二者之间虽然没有仇怨,但却有大义在,一方为正统代表,另外一方为反贼代表。
哪怕这些反贼都是活不下去,被迫只能造反的人。可在当时人的世界观里,贼就是贼,官就是官。
官军杀贼,天经地义。而子报父母之仇,同样也是天经地义。
如果赡养一个有杀父之仇的人在身边,那么就犹如养了一头随时会反噬你的老虎,不可掌控。
这显然有背于儒家的思想。
也许有人觉得这种理念很奇怪。
但这就是古代,不能用后世的价值观套用在古人身上。
就算孔子来了,他也不会将仁义施展给反贼,甚至会进行痛斥。
比如盗跖,盗跖严格来说,和张角没什么区别,都属于起义军领袖。但孔子依旧不认为他这么做是正确的,从而否定了他的举动。
统治阶级祸害百姓,却不许百姓奋起反抗?
看似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至少孔子的思想是如此。
别看孔子向来主张仁政,但他认为为君者对百姓施展仁政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百姓不犯上作乱,不成为统治者的反抗者。
《子产论政宽猛》中孔子曾经说过


相关章节: 第二十四章战略谋划第二十五章广年对第二十六章广年对(2)第二十七章广年对(3)第二十八章广年对(4)第三十章东汉门阀第三十一章试探第三十二章中伏第三十三章斩二将第三十四章洞悉人心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