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李寻欢和林黛玉 第47章 47 湮没无踪

第47章 47 湮没无踪


推荐阅读: 从高考开始实现梦想互穿后太子带我逆袭了杠精系统的宿主她不听话当绿茶改邪归正后(快穿)替身公子他们都想攻略君主我靠卖玉雕爆红娱乐圈最后的卡巴坎星人除妖录偏偏偏爱全公司反向C位出道召唤玩家后我从大魔王转职成了狗策划

李寻欢也进入了亭中。

这亭中的花灯,各个雅致而精巧。这亭中所放的笔墨纸砚,件件都不是寻常品类。

在这样的市井灯会之中,突然在这么一个并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出现这样不同寻常的布置,其中必有蹊跷。

李寻欢下意识地在瞬息之间,将亭中各处全部扫视了一遍,并放开五感,仔细地感应了一下周围方圆三丈内的声息。

不管周围有什么人,只要这个人还在喘气,他就可以感应到这个人的存在。可现在,他并没有感应到周围有人存在,只有一些水中活物的声息可以被感知到。

难道布置此地的人已经离开了?是什么人,手脚动作这么迅速?此人布置这里,又有什么目的?

黛玉的目光已被纸上的两首诗所吸引。李寻欢的轻功无声无息,她并未发现李寻欢也已到达。

纸上的两首诗,一首是佛家偈语,一首诗是山水之作。

黛玉将纸张拿起,细细读了一遍。

佛家偈语写得妙悟非常。山水之作则更奇,写得就是此间临亭而视的潭水之景,竟也写得清新婉丽,暗含禅机,才思意境皆不逊于唐代诗佛王摩诘。

没想到在当代,竟有如此文思出众的诗僧,黛玉心下惊喜不小,将纸放下,想要再细品一下两首诗中的韵味,忽然发现这纸下面的两张纸上,竟然还各写有一首诗和一首词。

诗是乐府诗,词是念奴娇的词牌。

黛玉回想起白衣僧人方才翻动纸张的动作,心下不禁暗暗感叹:“这僧人竟然如此才思敏捷,三首诗,一首词,竟然挥笔而就。”

她再拿起这一诗一词,想看看这白衣僧人又能写出怎样的妙丽佳句。

李寻欢也注意到了纸上的诗。他也跟随黛玉,读了这三首诗,一首词。

诗都是好诗,词也是好词。

一首偈语,佛家智慧,深入浅出。一首山水诗,清丽隽永,笔调不俗。

一首乐府诗,仿的是曹孟德的《观沧海》,其意深沉辗转,慷慨纵叹不逊原作。一首念奴娇的曲,仿的是苏东坡的《赤壁赋》,然字里行间纵横睥睨,豪迈霸气,不见悼古伤今,却有英雄气势,格局竟更胜于原作。

分开来看,都是上品,然而合起来,却显得很奇怪。

凡诗词曲赋,作者到了一定造诣之后,便会形成自己的风格。除非遭遇了什么人生中的重大变故,否则很难出现风格上的重大转变。

而这三首诗,一首词,却出现了三种不同的风格。可是从字来看,又偏偏是出于同一人之手!

出于一人手,却不像是一个人所写的,而像是三个人所写,彷如一佛一客一英雄,三种身份。

李寻欢不知为何,脑海中竟忽然浮现出了在破败的寺庙中为他弹琴的白衣僧人的模样。

当时那个僧人也是为他连弹数曲,而且每首曲子之间的风格都大相径庭。就如这三诗一词一样,彼此之间风格迥异。

如果这事真是那个白衣僧人搞的鬼,那么他想干什么?他的用意何在?

李寻欢微微眯了眯眼睛,直觉此事与好事无关。他见黛玉对这三诗一词看得入神,心下有些担心,正欲问黛玉对这三诗一词的看法,便见黛玉摇了摇头,深深地叹息了一声,道:“可惜,可惜……”

然后,便见黛玉提笔在那首词的旁边,写了四句话。

李寻欢看到那四句话,心中一震。

这竟然是一个十六岁少女所写出来的见地。可惊、可叹!

黛玉写下那四句话,忽然发现李寻欢也已经来了。

她看李寻欢的目光落脚处正在她的四句话上,再看李寻欢的神情,便知李寻欢已看到了那三诗一词,还有她的评语。

她微微屏住了呼吸,想要听听李寻欢对白衣僧人所写的三诗一词的见解,还有对她看法的评价。

李寻欢将目光自黛玉所写的四句评语上移开,定在了黛玉的面孔上。

他看得很认真,让黛玉都不好意思了。

黛玉低下头,感受到他的视线依然落在她的脸上,


相关章节: 第42章 42 有些羡慕第43章 43 都在碗里第44章 44 写得手疼第45章 45 李氏妙笔第46章 46 打动芳心第48章 48 绝无关系第49章 49 很多心事第50章 50 巨大波澜第51章 51 江湖骗子第52章 52 奇诡之变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