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汉武帝和他的李夫人 第二十章 兴乐坊

第二十章 兴乐坊


推荐阅读: [庆余年/all闲]上有苍穹世生[赤发白雪姬同人]旅者我在广陵邑当花农[剑三]只准你欺负大城迷你爱考中秀才后我变傻了我和鬼帝“虐恋”情深快穿之大佬又疯了魔道衍生-全员he爱豆有后台(娱乐圈)幸好

且说卫青河南之战得胜归来后,经部属魏长林介绍得识河东太守减宣,一番了解后认为他是个治国能臣,遂向天子举荐,天子决意一见。

减宣得知天子召对,便整理着装早早乘车驶向宫门,拜见天子。

“臣河东郡守减宣恭请陛下圣安。”减宣伏地叩首,见天子威严故而声音略有颤抖。

刘彻抬眼粗略打量一番,令其免跪,减宣这才起身,低首躬身,目视脚下,完全避开刘彻的目光。

“卫青告诉朕卿治郡有方,乃佐世贤才,特向朕举荐,不知卿今日有何策论?”

刘彻不时端详着阶下的减宣。

减宣一抬头便看见刘彻锐利的目光,眉峰□□,面如刀削,竟有些不知所措。

索性他便将脑袋低垂到底,不去看他。

“臣仰赖陛下洪恩,任职河东,主治一方,多年来诚惶诚恐未尝不勉励修节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尽是些腐儒之言。

刘彻顿时激情消散,抬眸看向他,这人却死活不看自己一眼,完全不能领会自己的心意,实在枯燥乏味。

“卿不妨讲讲如何治郡。”

刘彻侧视着他,想找个角度看看他却不得,不免感叹,这人真是神人,既不看自己一眼,也藏着掖着不让自己看他一眼。

“臣以为凡治郡必以治民为先,治民则以安定为先,我朝自高祖建业以来,便开始下马治民,是以尊奉黄老之道倡行无为而治,实乃安民治民之举……”

扯到高祖去了。

刘彻虽不乐意听,但还是勉强继续听下去。

“故而臣历职河东率郡中二百石以上官吏勘察各县,因地制宜,于山势险要地加紧布防警哨,余处别设角楼,射楼等,既可箭发匈奴来犯,又可供民居所,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定期轮岗轮哨,百姓出则征战,入则务农,不违农时,亦可自保,另外储备战马平时可用来上传下达畅通信息,战时可随需征调以备不时之需……”

刘彻听罢正襟危坐注视着他,这主意听起来确实有两下子,不过全国推广起来怕是有一定难度,不制定统一的标准,容易滋生事端引发动荡,可是制定标准,泱泱大国谈何容易。

不过好事多磨,先看看再说。

“卿之策略朕已知悉,容朕考量再行定夺。”

减宣退出宣室殿,正遇中大夫主父偃赶来奏事,二人擦肩而过互视一番,目若寒潭,互相排斥,遂皆扬长而去。

刘彻便将减宣策略告诉主父偃,听听他的看法。主父偃听罢当即反对:

“臣有一事不明想请教陛下。”

“别卖关子了。”

“陛下即大位以来夙兴夜寐,断绝与匈和亲,此意为何?难道是畏惧匈奴怕他来犯?再者陛下马邑之谋至今,调兵遣将,整顿军队北伐匈奴,难道目的只是为了让匈奴不再来犯?”

自然是要把匈奴往死里揍!

刘彻不吭声。

“既然陛下决意对匈作战,则誓必要给匈奴致命一击,使其不再有还手之力,既然如此又何必劳民伤财建造那些无用建筑?更何况依臣秉案多年来看,土木之基大多资费为官吏侵吞,且各郡情况千差万别,最终呈现的效果势必大打折扣。故臣以为郡守减宣之举不足效仿。”

刘彻引以为是,不过这个法子在边郡推广倒还不错。对于减宣,刘彻确实没有那么看中,毕竟综合来看所作所为符合郡治官吏为政之举,但郡治官吏朝中或贤良方正者中随便拎出一个都能胜任。

不过毕竟是卫青举荐,也不好拂了他的面子,于是封他为大厩丞。

……

“妹子,咱们去长安吧!我想去长安碰碰运气。”

李广利这几日一直思考去向,中山老家混迹那么多年也没任何名堂,更何况老家也已经被匈奴糟蹋了,回去也只是凑合着日子。

他心里仍抱有一丝理想信念,不甘这么平庸地活着,男子汉大丈夫就该青云直上,有朝一日再衣锦还乡岂不快哉!

李妍知道他的心思,更何况她心里有了另一份期许。


相关章节: 第十五章:卫将军第十六章 河东郡第十七章:安邑第十八章 兵马合一(捉虫)第十九章:刘彻第二十一章:乐师第二十二章 刘细君第二十三章:刘彻第二十四章 解围第二十五章:刘陵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