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振奋新明 第23章:安置

第23章:安置


推荐阅读: 穿成九千岁的掌心娇池医生,您妻子病的不轻乔南初池牧野战神归来叶君临顾念池遇横推从极道开始中二少女的火影之旅(综主网王)在世界中心等你纵歌(男主是太监)亡国后我飞升了黑化后我暴富了拿到恋爱脑剧本[快穿]天家小驸马

堡里因为薪酬制度的推行而激发了空前的动力,到了腊月初的时候,已经盖好了八百多间房子,五十多座大棚,其中二十亩的大棚已经种上了蔬菜,估计在过年以后就有新鲜蔬菜可以吃了。天寒地冻,以前住窝棚的逃民们生活可不好过。

安置这些人的办法就是先挤在已经盖好的房子里,可也没办法全部安置完,最后还是王四的办法有效,就是把新盖好的大棚先安置着住人,等着来年春耕的时候人再搬出来,反正现在这些大棚也不急用。种菜的事已经停下来了,已经到了腊月再种菜就到春天才能长好,没什么必要,等着开春这些大棚可是要种粮食的。

大棚安置着住人,可是个绝妙的办法,暖和空间大,一个一亩的棚就能安置五六十人。这些大棚甚至还被开发了新的用途,比如当教室就不错!现在堡里的教学工作可不是草台班子了,逃民中有好几个读书人和账房,被李振新请过来兼职当老师,当然主要工作还是给堡里当文书和账房。学生也有了七八百人,主要是小孩子,还有一部分求上进的大人。

账房对当老师教算数并不排斥,反正还能多拿一部分工资。而那几个读书人就比较难伺候,对李振新这种什么人都要教的安排意见非常大,特别是女孩子也收,男女同学更是不可接受,简直是礼崩乐坏,有辱斯文。对于他们的情绪刚开始的时候,李振新还好言相劝,结果发现作用不大,他们是蹬鼻子上脸,指着李振新就是一顿狂喷。

对于这些难伺候的主,李振新可没好脸色。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个什么德行,李振新可是再清楚不过了。以前上历史书的时候对民族资产阶级有个定义,其实这个定义安到中国知识分子身上更合适。这些人就是沾便宜没够,责任心差,拖后腿的毛病到不少。跟他们讲理是永远讲不通的,毛病是越惯越多,遇到像朱元璋,满清,以及后世的太祖这种狠人,怎么也没见他们搞出大事来,还是该跪就跪了。

对于不讲道理就喷人的几个读书人,李振新直接把肖正南叫过来让带着人拖到城里的广场上当众打了一顿鞭子,然后告诉他们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就到工地干苦力挣工资去。被打的几个喷子,有三个受不了这个侮辱带着家人搬出了河谷,到满清的地盘上剃发去了。其他人乖乖的按着李振新的安排去教书。

堡里的教学进度比刚开始的时候要好太多了,现在精英班都可以教三年级以上的内容了。果然按着智力水平进行分级还是很有必要的。搞教育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吸纳人。李振新动心思的女商贩,就因为堡里的教育条件好,专门找李振新问能不能把弟弟带到堡里上学识字。

对于美女的要求李振新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不过也很无耻的提了一个条件,就是得搬到堡里生活才可以。张娜对这个提议倒是不反对,不过说自己还是要做商贩。人家可是自主创业的独立女性,完全没必要到堡里当工人。这个小要求李振新自然就满足了。

张娜加入堡里以后,李振新才发现她们家居然成了堡里唯一一家独立于体系以外的家庭。也因为他们家的加入,李振新改变了一些政策,那就是以后不到堡里拿工资上班的家庭,要想住在堡里就必须交房租或者是买房子,至于缴税的事暂时就先不收了。这项政策推出以后,堡里又陆续搬来了十几户商贩,他们都是像张娜家一样靠贩卖堡里的产品维生的小个体户。大点的商贩移民的想法不多。

腊月的最后几天,堡里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延川县知县带着两百多名兵丁,还有柳经吏以及两个从堡里搬出去的秀才来到了新城。

他们的到来,已经被外围负责警戒的人员通过烟火信号汇报过来了。所以在他们来之前李振新已经把所有人都撤到了城里和棱堡里。当知县带着手下到了城门位置的时候,堡里已经严阵以待了。

知县旁边的柳经吏对于眼前的新城内心惊叹不已,没想到就短短几个月没来李振新就起了一座新城,这规模都快


相关章节: 第18章 剃发令和爱情第19章:农具第20章 满清先进的促销方式第21章:明年第22章 银元并不好用第24章 过年与备战第25章:丁壮第26章 第一次反围剿(守城)第27章:文官第28章 第一次反围剿 (退敌)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