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伏锦传 第一章 彼时少年(一)

第一章 彼时少年(一)


推荐阅读: 神迹之封印者夫君追着我世世轮回大佬快穿以后大神今天你的马甲也掉了蝶罗穿书:这豪门弃妇我不演了重生:病娇夫君轻点撩替嫁后我被大佬宠上天当大佬掉马之后大佬你的小娇妻又逃走了双面总裁的替婚娇妻福女多娇:将军宠妻太心急

人可承受。孙策生得俊朗不凡,又礼贤下士,年纪轻轻便颇有名望,故而吴郡男女老少皆爱称他为“孙郎”。孙策每每出行,必驾着他父亲孙坚留下的大宛马,背着十二锋银枪戟,长此以往,这两样物件就成了他的标志。

孙策未没想到初到居巢,已经有人将他认出,还是在此情此景下,笑得尴尬又得意。大宛驹通晓人性,此时却一点面子也不给孙策,前蹄踏空,一下将他甩下了马背。孙策武艺高超,又当着众多看客,自是不肯乖乖落地,他回身一扫,想要勾住菜案,却不知菜案如此不堪重负,支离破碎,孙策心下暗暗嘟囔几声,只好摆好姿势,老老实实摔在了黄土地上。

受惊的大宛驹兀自向前奔跑,菜案上飞起的春韭如雨打沙滩,簌簌落满孙策全身,他顾不上浑身吃痛,抬起手臂,挡着通红的俊脸,不知该如何收这尴尬的场。

未曾想到今年的上巳节有如此好戏,百姓们哄然大笑,涌上前将孙策团团围住。正当此时,一悦耳的男声从后传来“何人如此大胆,竟敢在我居巢撒野?”

听出来人正是周瑜,孙策释然一笑,舒舒服服闭了眼。数年未见,儿时的默契仍在,想来他今日所求之事,周瑜应当不会拒绝罢。

三面青山一面湖,自柳堤乘船去处,摇浆百余下,顺流漂至湖东桃花最繁密处,临岸有一方老宅。青石宅院,屋瓦白墙,铜环惹翠,正是周瑜的住处。

虽是三进院落,却只有老妇与小童两人侍候。老宅前庭种着几棵稀疏的牡丹,此地土壤贫瘠,不宜种植此花,周瑜费心照料,却只开出了斑驳的几小朵,在朦胧烟雨中显得楚楚可怜。

堂屋内,窗明案净,暖炉熏香。孙策洗罢澡,换上干净衣袍,上前对周瑜道“公瑾,没想到多年未见,我穿着你的衣衫,还是如此合身。你也不早点来接我,害我淋了一身韭菜,现下还有味儿呢。”

周瑜见孙策趾高气扬在堂屋内来回兜圈,如幼时一般,毫无嫌隙,心中一暖,嘴上却只问“不请自来,怕是又有什么烂摊子要我陪你接罢?”

孙策斜倚坐下,笑得狡黠又喜庆“难怪连我母亲都说,你是这世上最了解我的人。不过这事倒真算不得什么烂摊子我打算去寿春找袁术,讨回我父亲的军队,你跟我一起去罢。”

一弯曲水自巢湖引向老宅,再引入堂屋。周瑜用竹舀取水,边烹茶边回道“你先别心急,我多年暗查,终于找到一个人,曾在你父亲军中效过力……”

“哦?是何人?是否有我杀父仇人的线索?”孙策不等周瑜说完,就坐正了身子,一脸警觉。

谈笑间,一位体貌魁梧,满头灰发,鼻直口方的男子驾车而来,行至老宅门口,将车马交予小童,径直走入庭院,高声喊道“公瑾老弟!”

周瑜起身招呼道“快快请进!伯符,这位是我的好友,临淮人士,曾于我居巢百姓有仓米之恩。”

周瑜所言不假,居巢虽然远离战乱,却因地势原因耕地不足。中原战火频仍,米价飞升,远在江南的居巢备受其害,去年寒冬县里有半数县民无米粮越冬。此人是官宦之后,家中又有人经商,家底殷实。生逢乱世,这位仁兄见百姓可怜,不治家产,反而卖地买粮,周济贫民,一时间名声在外。与周瑜相识后,他二话不说就将家中两仓米粮中的一仓共三千斛相赠。县府开仓赈灾,居巢百姓才得以安度严冬。

那人走进堂屋,未落座,而是凑上前盯着孙策看了许久,赞道“到底是老将军的种,长得真是不赖!”

此人说话直爽,神态顽劣,似是个性情中人。见其满头花发,孙策拱手问“晚生有礼,不知这位叔伯如何称呼?”

周瑜沏茶的手一抖,哑然失笑“鲁兄不过大我三岁,于你只大两岁,你怎么喊人家叔伯?”

“少白头,长得确实着急了几分,也不怪少将军如此称呼。别看我满头灰发,喜欢我的姑娘可不比喜欢你们俩的少!”

三人大笑,孙策自悔失言,端起茶盏敬道“是我唐突了。


相关章节: 引子第一章 彼时少年(二)第二章 远山芙蕖(一)第二章 远山芙蕖(二)第三章 波荡鸳鸯(一)第三章 波荡鸳鸯(二)第四章 绝世名医(一)第四章 绝世名医(二)第五章 一波再起(一)第5章:鲁肃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