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辅炎汉 九十五、暗通黄盖

九十五、暗通黄盖


推荐阅读: 叩问仙道天域游龙舞八支队最后的三国2兴魏当代野狼大宋:八岁皇叔做史官大上医谍海偷天我在大明得长生乱世流金更宋大明杀

次日,细作在周瑜军探子监督之下,却仍不自知的回到赤壁。

回到赤壁之后的细作,发动曹军在赤壁驻扎的探子,进行此次策反计划

曹操已然心中明亮,黄盖之事真假与否并不重要,千舟百舸横断长江,只需一声令下,即刻荡平天下

曹军乃堂堂正正之天兵,代表的乃是王道,乃是大势所趋,无论周瑜之辈有何阴谋算计,我自一力破之

被鞭笞的黄盖及诸将,安于各自帐内,哀嚎不止,偶尔还能在哀嚎之中,隐隐约约听到咒骂周瑜的段子。

不过诸将却格外小心,不曾大声喧哗,只是低声大骂,若不停住脚步细听,根本无法听清骂些什么。

当然这并非只惧怕,再次引来周瑜对众人的处罚,而是以免引起营啸。

古代军营有禁忌,向使乌合之众,亦会禁止军营咆哮,便是恐发生炸营之事。

炸营又称“惊营”此炸营非爆炸之意,而是军中将士常年伴随厮杀,是故精神呈紧绷之态。

夜眠之时稍有风吹草动,将士便以为有事发生,慌作一团,或是借势戮杀他人,或是集体集结远离战场……

无论何种事情,在军中皆是大忌,极有可能因一人而致全军溃败,将士在互相残杀、反抗将领、逃离军营之中发生践踏事件

如五胡十六国中后赵石虎,与前赵刘曜两人菜鸡互啄,有一次战争,先是前赵的前军在八特坂大破后赵将领石聪,却刘曜驻扎金谷之后,当夜军中发生营啸。

因此将士溃散,夜间互相践踏,互相残杀,借机报仇,导致死伤无数,故而刘曜不得不退守渑池。

只是谁也想不到,夜间再次发生炸营,将士逃逸无数,最后刘曜只得退回长安。

是故营啸也被古代军队视之不祥,即便是发生之后并未引起大动荡,也会转攻为守,期颐渡过难关。

黄盖爬于床上低声呻吟,时帐内一小卒正坐席上,望着黄盖痛苦模样,开口道“周公瑾新将,未得孙讨虏节制三军之令,却妄图指使全军。

黄公不过是劝和,却引来责罚,实在有负孙黄堂重任,我主闻公受罚,乃多有不忿,欲请君入朝,以君侯待之”

黄盖翻腾身子,进气多出气少,翻着白眼的说道“尔等竟敢入我军营,不怕周郎查之”

小卒摇头笑道“公当世俊杰,使当知曹丞相何如

曹公芟夷天下,横扫寰宇,攘除奸邪,奉天子于庙堂,兴社稷于邦国,其兵法韬略无所不精,实乃世之明主。

昔年明公以万军拒袁绍,战而破之,今奉大君之命,领兵百万,荆州诸地闻风而降,涤荡天下,还于旧都,成王霸之业只在明旦。

蕞尔小辈,妄图携功上进,诈欺孙讨虏抵抗天军,敢问周瑜可比中国人杰耶”

黄盖嘴角泛着苦涩说道“曹公命世英杰,寡民小邦,偏安一隅尚可,却是不敢夜郎自大”

“那黄公何不率众归降向使阁下归降,以曹公爱才之名,门庭阀阅指日可待,何不取之”

黄盖虎目含泪,拱手向着南方,呐呐自语“吾尝闻一饭之恩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盖受孙家三代之恩,此次危难之际,焉能背主而降”

小卒见黄盖似有降意,奈何受恩情掣肘,一时难以落下决定,便打铁趁热道“黄公此言谬矣,倘使黄公先降,随后前往采桑劝说孙讨虏,是时既保全忠义,也可保一方黎庶,不受兵灾,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之”

黄盖急忙摇摇头“吾主必不会降曹公,阁下还是回去告知曹丞相,在下辜负其看重……”

“孙讨虏何故如此绝决”

在小卒看来,孙权不过是区区两千石太守而已,如若降曹,封候拜将指日可待,有什么不好的。

并非他不懂宁为鸡头,不为牛后道理,他不懂的,只是为什么孙权一定不降。

如果别的时间还则罢了,可眼前这局势,曹操天兵已至,将发雷霆之军,席卷六合。

以江东两万人,也想抵抗天兵,实在不啻于天方夜谭。

如果此时拱手而降,名爵可升


相关章节: 九十、汉末大忽悠九十一、缝合怪九十二、再遇甄宓九十三、老裁缝了九十四、定计九十六、密议九十七、掀桌子九十八、诛杀刘玄九十九、10万即将登场一百、欲出兵……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