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明亡于什么 第四十二章 会试风波

第四十二章 会试风波


推荐阅读: 蜀山悬剑传洪荒之我成了弑神枪我沉睡到了西游赵氏孤修从今天开始亲政战国之大秦质子大唐之隐居天下楚律高唐弃子唐初大才子营川1934诸天之慎勇型吕布

体仁自然而然被斥为奸党。

温体仁虽然名声不是很佳,但是在大是大非上还是相当的公平。正是因为如此,本届科考整个过程相对来说非常公平。科考阅卷程序复杂, 且责任到人,并有专人监督。因此,每份朱卷上至少有6个各环节负责人的签印。誊录手、对读生的姓名、籍贯也要留下来,标注在墨卷的末尾,以备查验。

当温体仁看到卓青枫的试卷大明国士时,不禁为之惊叹,开篇即破题,大明需要什么样的人,然后立意为这种人能为大明做些什么转题为国士与大明的关系,最后收题为大明的国士需要什么样的品质,什么样的能力。

这篇科考文章,实在不能称之为应试文章,实在是流传千古之文,在八股的局限之内按说不应该有这种文章的,当年苏轼那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已经属于科举史上的神作,然而到了明以后,八股的局限下实在难出佳作。当下,温体仁大悦,随即大笔一挥,在试卷上写下了“取”字。

当这篇文章转到前东林党人,现任内阁大学士,甲戌科主考官吴宗达的手上的时候,初开始观之,也不觉惊叹,但是一看到考生姓名卓青枫,籍贯湖北襄阳,不觉拿起的笔又放了下去。作为吴宗达,他为人和善谨慎,此次科考,复社领袖张溥、杨廷枢、吴伟业等人找寻到吴宗达,请求在水平同等的条件下,给予复社考生一定的优势,让复社之人位置靠前。作为前东林党人和家乡故地名士的请求,一向爱做老好人的吴宗达自然点头答应。

襄阳之地,非复社之人,更有考场半日就交卷藐视考官,吴宗达提起的笔放下后又拿起去,始终犹豫不决,当看到内阁首辅温体仁的“取”字后,终于下笔写了“中”,然后就附上了建议“末位”二字。


相关章节: 第三十七章 南北差别第三十八章北上第三十九章 大明党争第四十章 杏榜赌局第四十一章 会试第四十三章杏榜排名第四十四章殿试(1)第四十五章殿试(2)第四十六章 搏名第四十七章3步成诗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