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山崛起 第四十七章 《高山下的花环》引发的联想

第四十七章 《高山下的花环》引发的联想


推荐阅读: 地狱在我身后调教诸天万界斗罗之满级就下山在完美生而为皇流浪者公会青春正逝生活系女装神豪佳人轻抚琴活在影视诸天秘境副本降临仙侠广陵仙家国师大忽悠

几乎一个星期一次的扶贫工作会议让高旗对于扶贫一线变得越来越向往,这些工作会议谈成绩的极少,几乎是在谈指标、谈困难,谈如何精准的完成任务,其中还一次会议上,专门表扬了一些在扶贫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同志,高旗愈发觉得那些优秀事迹在感召着他。

可高旗依旧在干文案、政策分析工作,涉及到内容也确实是扶贫工作的种种,可高旗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在战争年代呆在后方的部队文书,把笔杆子当枪,甚至“枪也不会开”,所谓的“开枪”,那就是做群众工作,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才能帮助村民脱贫,精准消灭贫困。

这种不能上“前线”而产生的复杂情绪日积月累,让高旗对现在的工作产生了质疑,虽然白科长的话和之前部委里的领导的嘱咐告诉他各司其职就好,可他根本无法抑制住那种一阵阵想要去前线的冲动。

现在高旗的状态是如果想让自己忙碌起来,那会自己就很忙,几乎和那些经常加班的同事一个样,他要想让自己不忙,那几乎就没什么事,因为他是自己在找事情做,给自己找的事情多了,那就会很忙,给自己找的事情少了,那几乎就是没什么事,这似乎是一种自由的状态,可在高旗看来却是一种没有归属感的状态,没有实际的工作目标,也没有相应的绩效考核,反正到时候地方人事部门向上级汇报考勤和表现的时候,一定会会说高旗表现良好。

白科长似乎是看出了高旗的心思,在只言片语中告诉高旗安分干好现在的工作,珍惜这个这份众人都羡慕的工作。

有一天,高旗看了一部老电影,这部电影给他以很大的震撼,一直以来,高旗都认为反映建国之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片子如数家珍,可高旗看到高山下的花环之后,觉得这是一部他看过的最伟大的战争片,丝毫不亚于什么美国战争大片,也不亚于现在的战争动作片,高旗未曾想到这部电影能有这样的深度,没有隐藏战争的残酷性,没有隐藏人性的弱点,没有表现个人英雄主义,没有对尖锐的问题避而不谈,这种贴近真实的电影让看过大量商业大片,看过大量文艺片,还时常去论坛写写影评的高旗,几乎想写一片长文来评价这部电影。

高旗联想到了现在和自己一样的年轻人。

在高旗看来去农村基层一线绝对不可能上升到战争时期去前线的高度,但在很多年轻人看来,也许就是战争时期上前线,因为大城市优渥的条件对于他们来说吸引力太大,从大城市到农村落差这么大,很多年轻人都受不了,他们对于脱离优渥的条件带着一种恐惧感。

高山下的花环中的高干子弟赵蒙生本来是在省城的宣传干事为了提干,他家里动用关系把他下放到部队一线担任某连指导员,这时候临近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夕,部队即将开往前线,赵蒙生害怕去前线,家里提前得到消息要把赵蒙生往后方调,赵蒙生所在部队的雷军长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气愤的说“把我的指挥所当成交易所了,走后门走到我流血牺牲的战场上来。”“谁敢把后门走到我的战场上,我偏偏要让他的儿子第一个扛着炸药包去炸碉堡”

高旗看到这些情节,看的是热血沸腾,特别是看到电影后半段赵蒙生的蜕变,靳开来为战友而牺牲,雷军长唯一的儿子的身亡,还有梁三喜为掩护赵蒙生而牺牲,还有赵蒙生为了战友的名誉而奔走呼号,更是让高旗发自内心的震撼。

由于像高旗一样的年轻人似乎对于艰苦地区有天生的恐惧感,他们宁愿挤破头去大城市,也不愿意去艰苦的地区,这就是为什么大城市的工作岗位竞争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在边远艰苦地区却招不到人。

高旗看到一则新闻和高山下的花环很类似,两个干部在提拔任用的时候对于组织安排的偏远的岗位有想法,和组织讨价还价,最终被组织问责处理,这可真是像极了蜕变前的赵蒙生。

高旗感觉自己虽然没有上前线的紧迫感,可也觉得自己窝在后方不太自在,他的文


相关章节: 第四十二章 不是棘手,而是艰巨第四十三章 纸上谈兵?还是理论指导实践第四十四章 看似简单问题的解决并不简单第四十五章 发达不1定舒服第四十六章 “莫名其妙”和“意想不到”第四十八章 红红脸 出出汗第四十九章 1个点亮了还不够第五十章 战争般的紧迫第五十一章 终于可以去了第五十二章 路途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