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回到明朝当朱标 第225章移民讨论

第225章移民讨论


推荐阅读: 镖刀我居然成了修仙大佬在洪荒悠闲度日我欲乘风破青天我在仙域当农民我在聊斋当符师大唐之最强败家子大唐之我太上皇绝不摊牌命运之子曹操鬓狗突击队唐皇帝子我,中国队长

朱标这边忙着,老朱也忙着听各府知府禀报迁民情况。郑州知府苏奇,扬州知府杨慎,苏州知府陆文轩。
“知道咱为什么单独召见你们三个?一杨慎治理扬州的经验。苏奇你也学学,而苏州府是朝廷赋税重地,不可忽视,你们也可以互相探讨。”
老朱道:“战乱之后,这中原草莽,人稀少。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所以迁移之事必要时强行迁移。”
户部郎中刘九皋,国子监宋纳等早就将此事跟老朱说过,就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移民屯田,奖励开垦的决策。
重中之重就是北方。
“陛下,山东地广,百姓不必迁移,山西,江苏以南,江西湖广等地人口密集,可以迁。”郑州知府苏奇说道。
“百姓背井离乡,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就如扬州,当时太子殿下亲自在扬州待着,帮那些外来人建了简易住房,那些人到现在,对扬州爱的不得了。”杨慎黑瘦,拱手对老朱道:“臣认为急不得,应该徐徐图之。”
自苏奇等人建议,老朱在全国范围内采取移民政策。下令人多地少的窄乡移民到人少地多的大乡去生活。
有些穷苦地方,特别乐于带着朝廷的鼓励银子去落户生根,但让富庶的地方人去荒芜之地,恐怕是有些难办。
“那苏州府,咱倒是听说有人以死抵抗,是个半截入土之人,咱倒是觉得,是谁给了苏州府如此大的胆子,拿死要挟。”老朱看了眼陆文轩道:“咱知道你的难处,但迁移之事不能再拖。”
三人沉默不语,老朱对这事也头疼,他对于一道:“让刘伯温在偏殿等咱。顺便让标儿过来。”
于一领旨,知道陛下肯定是对这事犯难了。
朱标前走,三宝跟在后面,看到自家太子爷步履从容,三宝知道殿下不慌,他最佩服太子爷这一点了。
老朱这些日子,是彻底拉开了明初大移民的序幕。
对于历史上山西洪洞大槐树和江西饶州瓦屑坝移民,朱标十分清楚。
说到底,老朱对豪门大户还是充满着仇恨,改善倒是改善了,貌似就对沈家宽容和善些,对于其他的,还是老样子。
当初,第一批苏杭等地豪门富户迁徙至其家乡凤阳。洪武七年又下令将十四万江南富户,强制迁到凤阳。
对于大宗大族的势力也采取移民,对宗族人口多,势力强大的族群,朝廷强制迁移,并且分开而治之。
移民到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的狭乡之地。从而使该地同南京周边各地一样。
为了这个,朝廷不得不首选往江淮地区移民。洪武年间的三十年间,江西移民到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苏者竟达二百一十余万,从江西迁出的极大多数移民,是从饶州瓦屑坝。
这些日子,朱标研究了文武百官定下的移民政策,江苏南部,江西,山西,这三个地方人口也比较稠密。
老朱命朝廷官员主要从这三个地方抽调人口去江北。
江苏北部的江南移民人数并不多。而且因为去得晚,都是去了最差的低洼地——兴化一带。
朱标原本不主张迁移,毕竟橘生淮南为橘,生北就成了苦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有人跳河以死相逼,是微臣办事不利,请陛下责罚臣。”陆文轩自己请罪。
“儿臣见过父皇。”朱标正好进来,看了眼三位知府,直接走到老朱身边站下。
刚才被暂时打断,老朱示意他们继续,郑州知府苏奇道:“陆知府太仁慈了,遇到那些不讲理的,可以强硬而行之,事就办成了。或者臣认为既然整家不愿意去,就抽每家壮汉,妇孺去一个,便可。”
老朱:“标儿你说。”
朱标:“我……儿臣认为,苏知府的强硬办事只适合迁移中的少数人,而不是大多数百姓。水适宜疏通,而不是堵住。”
“请太子殿下明示。”郑州知府苏奇恭敬道。
“移民没有错,错的是违背了最初的想法,移民是让朝廷各处同时繁盛。
强行赶去的人恐怕对那地方只会更加厌恶,


相关章节: 第220章 道同赠银第221章 带老朱去泡脚第222章 李胡做亲家第223章 琐事第224章 移民跳河事件第226章 老朱“请”刘伯温第227章 小朱开堂讲课第228章 你是个好人第229章 事终心情好第230章 我确定我爱你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