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回到明朝当朱标 第258 宝钞引起的事情

第258 宝钞引起的事情


推荐阅读: 镖刀我居然成了修仙大佬在洪荒悠闲度日我欲乘风破青天我在仙域当农民我在聊斋当符师大唐之最强败家子大唐之我太上皇绝不摊牌命运之子曹操鬓狗突击队唐皇帝子我,中国队长

两人边说边走,很快就到了西安门,这门是皇城西门,此门是从南京地界儿,进出皇城最方便的城门。
朱色的墙面折射着清冬的散淡阳光,远处的墙面已经有了雨水侵蚀的裂纹。
走了几步,朱标忽然想起来自己光顾着走,把常美荣都给扔在了后面,就站在玄津桥上,等着常氏和三宝。
得亏三宝机灵,贴心的跟着太子妃。
“殿下如此熟悉这里,看样子没少来。”常氏走到朱标身边,与他并肩而立,侧头笑道。
“此门比较方便。这门仅次于午门(午朝门),其须弥座与午门一样,你且随我看那些卷叶纹样的装饰石。”朱标和煦笑道。
这西安门,和其它皇城城门不同,一边的须弥座一直向南三十余米,而折向东也有,整个城门向外凸出,门内形成小广场,形状就像个小瓮城。
守门将军看到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后,远远的行了礼,又继续看守城门。
两人立在广场上,想到之前她说想吃酸些的东西,朱标刚才又走的快,落下了她,就吩咐三宝去常府街买些酸果干。
常府街是常遇春的开平王府所在的街,老朱去年特意让建了座牌楼在那里。
只要从复成桥由西过河后,就能看到那五彩牌楼,北伐回来后常遇春又休养一番,老朱赏赐,赐忠武开平。
常遇春脾气差,不是善茬,可历史上靖难之役,常美荣的弟弟站错了队伍,全家被迁到了云南,后来宅院被分,家仆被遣卖。
想到这里,朱标伸手揽过常氏道:“冷吗,要不我们回去。”
“不冷呢,宫中待的闷,在这里透透气也好。”
两人对视一眼,点点头。
许久后,三宝才匆匆赶来。
“你买的东西呢?”
“太子爷,三宝该死,没有买到。”三宝低着头道:“我这身上只带了宝钞,那掌柜的要银子,最差也要洪武通宝,不收啊。”
朱标道:“你要是不换宫服,说不定还能买到些,不过不以身份压百姓也对,你做的很好。”
“这口舌之欲,妾身忍忍也就过去了,不必劳烦三宝再去,瞧他满头大汗。”常美荣善解人意道。
听到太子妃如此体贴自己,三宝笑着跟在朱标身后,说着出城遇到的事情。
这洪武通宝朱标知道,是开国初年铸造的,印有洪武通宝几个大字,只不过印的更多的是大明通行宝钞。
但民间以物换物更多,大家更喜欢用白银,沈家每次送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就连那次抄文家,也是白银居多,只是分了成色。
如今用钱的地方特别多,官员的俸禄都是粮食发的,各种工程建设,加上去年的北伐,云贵一带的收复,加上八月多的四川征讨,赈灾用款,都是在无形中增加。
老朱就可劲让造宝钞,成了法定的货币,宝钞不能通兑,不能用来缴纳田赋,它的发行方式也不通过钱庄。
而是用做官员的俸禄,赏赐将士官员,赈灾等方式流行在大明的朝廷。
老朱自然也没有准备金这种概念,完全是按需要无限制发行。
虽然他说过禁止百姓用金银来交易,但大家依然这样,因为宝钞这东西,百姓就不按照面额来使用它。
让朱标记忆最深的是,那次沈家送来的现银,老朱生气,但是后来也没有发火。
“臣妾记得,宝钞这事还是李相国他们最初提议的,殿下当时也没有反对。”常氏说道。
“当时,大明开国,百业凋敝不说,大地一片荒芜,百姓缺衣少食就是常事,大都被攻下时,大部分金银和值钱的都被卷走,为了这事可没少发愁。”
“先不提,先回宫去,孤让御膳房准备些东西给你吃。”朱标说完回过头去看三宝。
却发现三宝一只手捂着另一只手,低头跟在后面。
“手怎么了?是因为刚才宝钞的事情。”朱标说着,从常美容那里拿来手帕,帮三宝包上。
看到太子爷如此对自己,三宝吓得退了下:“奴婢不敢让太子爷包扎。”
“那你自己来。”


相关章节: 第253章 大明赈灾系统第254章 土豪,约个饭第256章 给太子殿下送银子第256章 金殿仰圣颜第257章第259章 父子两的争吵第260章 老朱想废后第261章 宝钞的致命点及改进第262章 老朱做绝了第263章 老朱:儿子的宝钞改制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