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魏春 第二百八十四章 入京

第二百八十四章 入京


推荐阅读: 冠冕唐皇我不可能是球星我是双开大佬万界之最强吕布我用科学解释怪力乱神漫威中的猎魔人民国异案录失去流量的男孩从扫地僧到佛门世尊二次元之圣杯特殊战我的第一公会宇露均沾

烈日当空,热浪滚滚。
黄河两岸浩浩荡荡,良田无边无际。一阵清风吹来,麦浪铺天盖地,有如金海生潮,分外壮丽。
出了潼关之后,仿佛换了一方天地,气温凭空高了好几度。只要是晴天,自太阳东升而始落山而止,李承志感觉身上的汗就没干过。
他恨不得把裤衩都脱了,浑身上下只穿着一身绸衣,半露着膀子赤着脚骑在马背上。
十数骑并三辆大车紧随其后,不急不徐的驶在黄河古道上。
今日已是五月廿一,离他自泾州启程已是第七日,此时已出了定城县境(今潼关县)。
看着田里车畜如龙,人声鼎沸,李承志神思悠然。
又到了夏收之时!
关内天凉,估时再有十日左右也该收田了。等那数万亩良田收割完,张敬之与李始贤就会带着十数万石粮食,并五六万流民赶赴河西。
但愿不要出什么差错……
心里思忖着,察觉身上一凉,李承志下意识的一抬头。
竟然变天了?
一股凉风吹来,李承志一个激灵,说不出的舒爽。就连胯下的战马都感受到了凉意,一阵摇头晃脑,迈蹄时都轻快了好多。
他看了看天,朝驾车的李睿喊道,“说不定就有雨,加快赶路!”
李睿急声应诺,飞快的朝后喊了两声。又见一个干巴瘦的老头从队尾打马而来,凑到了李承志身边。
“郎君,既已起风,想必车里也凉快了许多,不如下马乘车?”
这是李睿李聪的伯父李协,李始贤和郭玉枝怕李睿少不更事,便让李协随李承志一起进京。
李承志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乘车还是要比骑马舒服的多。
他跳下马背,钻进了第二辆车里。
近六尺宽足丈长的马车里,除了靠窗的地方有一条堪堪供李承志能躺下的窄道,其余的地方全是书,堆的满满当当。
其中有三分之一是这数月以来李承志四处搜罗的,比如胡保宗、郭存信、张敬之等赞助的。另三分之一是李氏藏书,剩下的三分之一,则是杨舒所赠。
五经四书、儒经道典、诸子百家、天文地理……什么样的书都有。
其余不论,李承志的擅战之名,一半来自于后世的知识,另一半要归功于那些兵书。
也别以为道家的书没什么用,看看李承志在书里看到了什么。
《抱朴子·内篇·金丹》:消石、白矾、丹砂、石硫黄……汞合火之,可得金丹!
唐朝的道士要不是根据这篇练丹法误打误撞的造出的火药,李承志敢把这本书给生嚼了。
还是《抱朴子·金匮药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疟疾可愈……
这难道不是一千五百年后,中国史上首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青蒿素?
依旧是《抱扑子·肘后备急方·治霍(霍乱)驱疫方》:艾灸、茱烟燃屋,云石(生石灰)铺地……
新冠的时候都还在用啊?
也不止一个葛洪的《抱朴子》,还有依然活着的那位陶神仙。也就是被南朝誉为五百年不出世的奇才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
谓葫为大蒜,谓蒜为小蒜,以其气类相似……以酒渍之,可杀腥膻虫鱼之毒……
到此时李承志才知道,让他得意不己,沾沾自喜的大蒜素,南北朝时期就已研究出来了。
可为什么一代不如一代,好东西大都失传了?
只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但凡能看懂道典,读的懂医书的,哪个不是读书人?与其研究操持下贱之业,还不如多学几篇文章去考官。
钱多体面又舒服,何乐而不为?
李承志叹着气,翻出了《肘后备急方》。
再过一月,也就是立秋前后才是河西最为酷热之时。李承志准备研究一下,揣摩出几篇军营防疫之法,寄给李松李亮,好有备无患。
不知走了多久,感觉外面的喧哗声大了许多,李承志放下书往外瞅了一眼。
是一座县城,门下晃荡着三四具兵卒,李协正在与其交涉。墙不高,至多两丈余,门洞上废着两个篆体大字:湖县


相关章节: 第二百七十九章 佳节、佳人、佳酿第二百八十章 寒纱绕柱恋轩榥,暖薰缠烟怨暮长第二百八十一章 不为难你第二八十二章 满座皆惊第二百八十三章 落叶无声第二百八十五章 拦路虎第二百八十六章 朝廷真是他家开的第二百八十七章 后悔也晚了第二百八十八章 各打五十大板第二百八十九章 真豪杰也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