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与谁同搏 第116章 因势而谋

第116章 因势而谋


推荐阅读: 不可名状的道主绝世唐门之熊猫武魂从火影开始的无限技能树琉璃斗罗开局签到神圣之躯原来我是隐世高人今生只为你着迷法硕历险记万万没想到我成了救世主总有不孝徒儿想放倒为师大佬宠妻不腻夏知星薄夜宸武唐春色

“对。近十年,他们的销售收入直逼千亿,有人评估,gut的品牌价值已经达到一百多亿。这个公司有远见,也有气魄,十年里,自筹资金三十个亿用于技术创新,三年时间完成了数个品牌的研制开发和升级换代,技术水准全行业领先。”邹东明说。

“这才是谋求大发展啊。”马涛说。

“他们那个主管外协的副总叫郑宇,你们可以接触接触。”

“那老兄你抓紧给引荐引荐。”

几天后,马涛和邹东明还有郑宇三人,就在邹东明的办公室里坐在了一起。

“其实,中国汽车工业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是比较弱的。但是,我们gut对创新的理解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郑宇说。

“正是因为坚持自主创新,才成就了今天的gut,这个成绩的背后怎么只有三分技术”马涛新奇地问道。

“我们的自主创新,除了技术上的创新,还有管理和体制上的创新。”

郑宇解释说“就拿我负责的对外协作这一块来说,我们将自主创新体现在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项目合作、战略联盟等各个方面,共同进行研发,并且在技术、信息、品牌和服务渠道方面实现资源共享。”

“那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能力的要求比技术能力的要求更高,因此才有了三分技术七分管理。”马涛说。

郑宇点头“这样就可以将创新贯穿在研发、采购、制造、分销、服务等有形价值链,以及法律事务、人力资源、公关传播等无形价值链的各个环节。”

“我们这种做法也是被现实逼出来的。”

郑宇接着说“十年前成立的gut汽车公司,股本金不足两亿元,由上百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成。马涛,你是做零部件的,应该知道,在以资金密集型着称的汽车产业圈儿里,当时的gut简直不值一提。”

“那为什么没有寻求合资的路径。”马涛问。

“我们不是不愿意找外企谈合资,是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也根本没有那样的实力。”

“起步阶段,我们推出的第一个产品是小卡。当时,轻型卡车在市场上是个空当,城乡用户需要一款价格便宜、省油耐用的小卡车。”

“在我们公司的上百家法人中,有一大半是主机配套厂,我们就组织企业所有的技术人员,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推出的新产品获得了市场认可,一炮打响。”

“汽车行业的自主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们是个年轻的企业,不可能像国外汽车制造巨头那样一掷千金。我们实行的自主创新方式也要本着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这个最经济的原则,少花钱,多办事。”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凡是与gut产品相关的、在汽车产业链内的任何企业,都有可能成为我们合作的伙伴。”

郑宇的这番话,是马涛最想听到的。

到此,马涛和郑宇的谈话走到了马涛一直都在等待着的主题上。

马涛开始向目标靠近。

“郑总,谈到合作,你看我们勤凯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素质的研发队伍,在新材料研发、产品设计开发、工艺开发与模具设计、产品应用及延伸研究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而且,勤凯公司的主要股东之一曙光院,可以不断地将化工新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注入勤凯公司,这也是我们独有的优势。”

“勤凯目前的核心员工,差不多都是曙光院的科研人员。”邹东明插话,“郑宇,说实话,搞全面的基础研发,进行原始创新,你们fut的实力是欠缺的,而且,你们现在采取的这种集成开发的模式,如果只局限在企业内部,显然速度不可能很快。你们的这种性价比比较高的自主创新模式,应该在整个产业链博采众长。”

“这几年,在跨国公司主机厂进入中国的同时,世界上绝大部分着名的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也已经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进入了中国。


相关章节: 第111章 蓄势再发第112章 字如其人第113章 兄弟之谊第114章 心存幻想第115章 争分夺秒第117章 开题答辩第118章 闲情逸致第119章 感伤1瞬第120章 那1封信第121章 发展思路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