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与谁同搏 第203章 坚守的人

第203章 坚守的人


推荐阅读: 不可名状的道主绝世唐门之熊猫武魂从火影开始的无限技能树琉璃斗罗开局签到神圣之躯原来我是隐世高人今生只为你着迷法硕历险记万万没想到我成了救世主总有不孝徒儿想放倒为师大佬宠妻不腻夏知星薄夜宸武唐春色

行。”

“好,我也给你举个例子。”

张智接着说“大学的时候,我们学习欧洲近代科技史,很多著名的科学家,会围绕某个理论、某项发明搞得反目成仇,争得头破血流。比如,微积分发明权的争夺战,再比如持续了二十多年的乙醚麻醉发明权的争夺。这种争夺是没有温情的,但是,正是这种是非之战、名利之战,才推动了整个世界科技的进步,才让欧美发达国家有了一整套保护创新的科研体制。”

“我怎么觉得你是在偷换概念。况且,国情背景是不同的,你说的这些,又太理想化了。”朱墨说。

“对科研本身来说是一样的。要想避免优秀科技人员大批离开科研一线,都往官僚体系里面挤,就要尊重每个科研人员个体的奋斗和追求,改变不相适应的科研体制。”张智说。

“我还是觉得你强调客观因素强调的太多,但实际上你应该调整你的主观认识。改变科研体制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难道你就只有逃离这一条路可走吗”

那次,两个人谁也没有说服谁……

“从初出茅庐的高校毕业生,到成长为曙光院的高层技术管理人员,自己的成长道路上离不开王院士如师、如父、如友的引领和教诲。”

“这种引领和教诲让我懂得,科研最重要的可能不是基础知识,也不是操作工艺,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还有就是要立志做一些事情去报效国家、报效人民的这种决心。我觉得这种热情和坚持才是做科研最重要的事情。”

张智在网上看到的西城日报这组报道中,杨越在向记者介绍他眼里的王院士时这样说。

杨越的这番话,让张智也想起了他刚到曙光院给王院士当“徒弟”的时候,与王院士深厚的师生之交。

那时,同来的一批大学生,谁不想成为王院士的徒弟。

王院士收他当徒弟的时候,正在领衔进行国家“863”配套项目的研制攻关。

当时王院士对他们说“希望更多的年轻同志踩在我们的肩膀上,成长得更快、更高,在科技创新这条道路上奋勇前进,成就大我。”

张智正是因为刚一毕业就参与了王院士领衔的这个项目,使得有机会充分展示了他的科研天赋,为他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后来,张智到海东理工大学读博士,王院士还是他的专家推荐人。那时,王院士对张智学成归来是充满期待的。

张智平生第一次对新闻报道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

这组报道中提到的很多细节,有些就是他和王院士曾经一起经历过的。

可是,今天回想起来,感觉竟与一往那么不同。

他开始无比怀念那段时间的工作和生活。

看着想着,他又回忆起他的几个研究生在实验室里热烈讨论过的一个话题。

说是有几个朋友约着开车出去玩,可是到了目的地后,停车场爆满。

几个人便立刻做出决定,放弃等候,然后就开始在周围转来转去另寻车位。

而他们中的一个人比预定到达目的地的时间迟到了半个小时,到了之后闷头就去排队等车位,完全没有其他任何想法。

结果, uknsh 十几分钟之后,迟到的这个人却第一个有了车位。

先到的那几个人后悔了,说,如果一开始就专注地排队,他们或许也早就把车停好了。

于是,几个研究生又把话题上升到了对人生的感悟。

“多数人走的都是s形人生,而迟到的那个人,走的是直线。”

“走s形,大多都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就像每天上下班时在拥堵的马路上不断变线却走得最慢的那辆车。”

“通向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所以很多人总希望在目之所及的地方找到一条捷径。于是,每一个机会都想尝试,然后又很快认为其他的路径似乎更接近目标。”

“可这样做的结果却是,那些人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了兜兜转转的选择上。而那些专注执著的人,在其他人一次次在上三心二意的时


相关章节: 第198章 生活依旧第199章 接待父母第200章 职业理想第201章 漂泊之感第202章 吐露心事第204章 高级打工第205章 为5斗米第206章 水土不服第207章 彼得原理第208章 亲情不再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