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明末英雄起南洋 第82章 袁大人的担当

第82章 袁大人的担当


推荐阅读: 鱼骨剑郡王府的小乞儿浮客楼风云:开局一颗七星丹假面骑士的万界旅行前夫有只白月光怕缠黎明弃子的不凡一生给魔尊送上一个桃子精[穿书]锦衣赴荆棘被徒弟二杀后[重生]



一个小小的知县,你知道袁大人为什么老是谈及边事呢那是因为我大明在边塞的连连失利令所有人都痛心疾首

可是别人在痛心疾首,在大骂朝廷;而袁大人他不是哪怕在距离边塞万里之遥的闽省还在向老兵请教兵事,问如何守好边塞之事。他也自信自己就能治好边塞之事。

这不是担当,什么是担当”

李丹听起来,袁崇焕的军事学习实在是很不靠谱。跟他见过的那些键盘侠有颇多类似之处。

通过老兵,通过返乡的士卒,等了解战事,了解边塞,跟论坛之上到处查阅资料的键盘侠也差不多。

实事求是的说,键盘侠们可以获取资料的深度和广度,应该都超越这个时代的袁知县。

但是键盘侠只能做键盘侠,而袁知县命运却是截然不同。

一个人的命运啊,实在是跟历史的进程息息相关。

“天启二年,袁大人进京述职,御史侯恂跟袁大人交谈之后就认定袁大人英风伟略,不妨破格留用,就此升任兵部职方主事。也就是那一年,广宁大败的消息传来,朝中震动,朝廷看来只能以扼守山海关以抗东虏了。

而就在这时,袁大人单人匹马只身来到关外,巡查关上形势。回到朝廷,他上奏朝廷说给我军马钱粮,我一人就能守住关外之地……”

不得不说,袁崇焕还是有其非凡之处的,关键时候展现出来的勇气,就是其他人所不能及的。

战术千万条,敢打第一条。

当别人被连连的败绩吓坏,被东虏的兵马吓坏,而他敢勇敢的站出来,敢于承担这一切的后果,足以称得上一个勇字。

“去年的宁远之战,更是如此东虏酋首亲率十三万大军杀到宁远城下,袁大人临危不惧,号召全城军民共同守城。他刺血为书,誓与宁远共存亡,当时全体军民无不感奋。就在袁大人的带领下,与东虏决一死战

我们全城军民就在袁大人号召之下,跟鞑子拼命死战,用铳炮,用礌石,用弓箭,还有孙大人教会用的红夷大炮,将东虏鞑子打的大败而归

没有袁大人之勇,哪有去年宁远之战的胜利”

柳师爷说的简略,旁边的张胖子又补充了许多细节,孙元化也说了一些,李丹听来的确惊心动魄。

但是,也仅止于此,他知道战场之事,几乎都是惊心动魄之事,亲历者讲起来都不堪回首,听闻者也是听的荡气回肠。

战争本身的残酷,让大多的战争听起来都是一样的残酷和血腥。

除了这些,李丹并没有太多的感动。

他佩服袁崇焕的勇气,这是毫无疑问的。

这是一个胆子极大之人,敢作敢为,勇于担当,是一个边将极需的条件。

只是他看人,首先先是从文化方面来看。

袁崇焕非常符合儒家那种积极入世,君子当有所作为的态度。无论是广宁之战后的挺身而出,还是宁远之战时的临危不惧,都显示他敢于承担重任的勇气。

袁崇焕是幸运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使用了红夷大炮,让初次见识到红夷大炮厉害的女真人伤亡惨重,从而让他能够牢牢守住宁远。

但是,如果没有红夷大炮,他光靠他的勇气,未必能守住宁远之城。

这也是儒家学说的一种悲哀,过于强调态度,但是失于专业的考量。

当然,在酒桌前,李丹还是客气的说道“袁大人果然很是了不起”

不知为何,这个柳师爷就是感觉李丹的话里,少了许多真诚。

大概在他看来,都该像他一样五体膜拜才差不多,而李丹虽说着了不起,但是神情很是平淡,让他很是不爽。

当然,这些都没法明说,只能暗气暗憋。

此时,李丹朝外看了看,已经是将近黄昏了,他今日看来也算尽到义务,给了面子了,可以打道回船了。

就在这时,院子里一阵喧闹。

很快一个亲兵满身酒气,鼻青脸肿地跑了过来给孙元化报告道“大人不好了, kn那边打起来了。”

李丹一看,正


相关章节: 第77章 汤若望第78章 出师未捷第79章 疯狂的买卖第80章 袁崇焕的担心第81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83章 敢不敢抢马第84章 小凌河第85章 攻占小凌河城第86章 愤怒的黄太吉第87章 应对黄太吉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