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东晋谢安传 第26章 金城泣柳

第26章 金城泣柳


推荐阅读: 我和魔尊互相扒了小马甲正太有疾乔迪的魔法笔记喜欢你,实属不易[HP/授权翻译]失明Blindness不才药丸?!豪门爹妈哭着喊着让我回去无妄尘缘永恒昊阳我有一个仙灵空间国足的一个超级天才诡夜黎明

桓温自江陵北伐,行经金城,见少为琅邪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

——《晋书·桓温传·列传第六十八》

冬日河道冻结,水路不通,粮运艰难,讨伐姚襄一事也因之延宕数月。

一转眼,时间已到了永和十二年,二月。

郗超以为平息姚襄之乱应速战速决,不宜一拖再拖,让姚襄有休养生息的时间。

数月来,出征的准备已基本妥当,朝廷敦促出兵的军令也是接二连三。

二月的天气依旧严寒,河水尚未完全解冻。

但桓温也觉得再这么等下去不是办法,于是采纳了郗超的提议决定立即自江陵发兵北上许昌。

然而,就在众人整装待发,箭在弦上之时,桓温的老家谯国龙亢那边却忽然传来噩耗——

桓温之母孔氏去世了。

桓温的父亲殉国之后,家中只剩下寡母孔氏一人。

孔氏体弱,常生病,桓温对母亲向来十分孝顺,虽因军务繁忙,做不到晨昏定省,但却无时不挂念于心,并派了管家、郎中等一众仆从供她差遣,且只要一得空,便会亲自回老宅探望。所以在几个儿子之中,孔氏最喜欢的便是桓温,母子二人感情极深。

因此,桓温甫一听到孔氏去世的消息,简直如同晴空霹雳,一时间悲痛欲绝,竟至摔下马背。桓温这一摔,腿疾愈发重了,紧跟着大病了一场。病中,桓温上疏请求解职,欲亲自去一趟宛陵为母亲送葬。

然而朝廷虽准了桓温为母送葬的请求却不允许他解职,诏令追赠其母孔氏为临贺太夫人,赐印绶,谥号曰敬。并特意派遣侍中前去宛陵吊祭。

旬月之中,朝廷派去宛陵的使者纷来沓至,从京都驶来的车马前后相望于街市,声势极是浩大。一众朝廷特使、官员帮着桓温打理葬礼事宜,该有的仪仗,礼数一样不少。

母亲的忽然离世虽让桓温哀伤不已,但孔氏得以如此风光大葬,桓温心中也总算稍得些许安慰。

处理完葬礼之事,桓温重回军府视事,欲趁此番讨伐姚襄之际,移都洛阳,修复园陵。遂接连给朝廷上了十几道奏疏。

朝廷闻讯惶恐,不知所为。群臣皆翘首盼望着太后褚蒜子能赶紧拿出个对策来。

然而褚蒜子如今虽垂帘摄政,重权在握,对于朝政大事,她仍不愿多加干涉。更何况此事还关系到桓温。

凡事只要事关桓温,褚蒜子向来都是一副隔岸观火的态度。听任大臣们在朝堂之上争得面红耳赤,也不愿出面做主拿半个主意。最终,这烫手的山芋,自是扔给了司马昱。

在以往许多事上,司马昱对桓温的态度都多有忍让,唯独这次的迁都一事,司马昱宁愿与桓温僵持也死活不肯松口。

迁都一事自晋元帝在位时便一直有朝臣议论,只不过那时倡议迁都之人的用心都只是旨在报一雪国耻,恢复晋朝在中原的正统地位,毕竟与如今桓温之议的出发点大不相同。

而桓温此番上表,其实不过是为了试探司马昱和众朝臣的态度。果不其然,上表如同石沉大海,许久未等来半点回音,不过却等来了司马昱欲进位桓温为征讨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诸军事,委以专征之任的笺命,并责令他尽快发兵许昌剿灭姚襄。

桓温看得出司马昱是想息事宁人,然既已得利,也无心威逼过甚,于是下令出兵,派遣督护高武进攻鲁阳,辅国将军戴施屯兵河上,水师朔流而上逼近许、洛。此时谯梁水道已通,桓温于是又命徐、豫二州之兵经由淮、泗入黄河。

桓温则亲帅主力军自江陵陆路出发。

大军北上途中正巧经过金城,二十一年前,桓温二十三岁的时候,曾在此处出任过琅琊内史一职。

多年之后故地重游,不禁感慨满怀。

桓温还记得自己当年做琅琊内史时,曾在离金城城郊不远的一处荒坡上种下过一棵柳树。

流年丧乱,时过境迁,桓温本以为那棵柳树定已不复存在,未料前去一看,那


相关章节: 第21章 扪虱议政(上)第22章 扪虱议政(下)第23章 冤家路窄第24章 养虎遗患(上)第25章 养虎遗患(下)第27章 仁祖病笃第28章 丝竹之哀(上)第29章 丝竹之哀(中)第30章 丝竹之哀(下)第31章 丝竹之哀(下下)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