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看见美丽乡村 第21章 王大娘卖蕨粑(1)

第21章 王大娘卖蕨粑(1)


推荐阅读: 寒章凌城我真不想当领主那一年1977我在午夜开车封神之开局策反姜子牙猛鬼收容系统看我逆袭为王启明1158修尊传我有一座培育屋我在东京教驱魔王小七的人生

“怎么王导,你还有别的讲解办法”行文问道。

小王笑着说道“我可以先唱再加讲解。”

“好啊,好啊”雪妹和张德艺拍起手板。这证明她俩以往来麻沙溪还没有听过这种讲解方式。

小王不再说什么,便用当地的山民歌唱道

“依山傍水来建成,倾听林涛与水声,绿林玉树相掩映,夏季纳凉秋沐荫。左青龙山形宝顶,右白虎端圆体正,朱崔玄武定均衡,珠联璧合天凑成。”

小王唱后便解释说道“这段歌词,描绘出麻沙溪的吊脚楼坐场位置及朝向。河畔的土家寨子,吊脚楼顺坡而建,坡上树木繁茂形成一座山,房屋两旁左青龙、右白虎有合抱之势的缓坡山头,以竹林为背景珠联璧合;前朱雀、后玄武,正面远方的案山是姿态优美的笔架山,屋前宽敞的院坝是土家人举行晒谷打场、迎客聚会的场所,外沿是雕花栏杆,独具民族特色的吊脚楼与神奇美丽的山形相互辉映。土家人建吊脚楼讲究屈曲生动,端园体正,均衡界定,谐和有情的建筑环境美学原理。”

小王的歌声清润圆亮,音量也控制得好,而讲解时不时用手进行指引。

“王导,你怎么会想到用这种方式进行讲解”行文又问。

“刚开始时,我们也是照本宣科,因为没有那些神神鬼鬼的故事穿插,讲得干瘪瘪的,许多游客都不愿意听,后来我们就采用了这种方式。”小王回答。

“但是,如果都用山民歌唱,唱几首后,客人的新奇感一过,也显淡了。”张德艺接过话题。

“是的,那请你们再听。”于是小王接着唱道“转角花栏杆,大红漆色染,镂空木窗雕门扇,翘角又飞檐。”

唱完,小王又讲解道

吊脚楼装饰朴素典雅,色彩艳丽大方,恰似蚕姑渔女,倏尔盛装打扮,虽然有些羞涩腼腆,毕竟不掩国色天香。坐拥青山,阔院独栋的土家吊脚楼,以“伞把柱”为轴心,勾星望角,屋面飞檐翘翼,黛青色的瓦、自然色的柱子、白色的调檐跺脊,与日月交相辉映。

“王导,你唱的这个是什么调子好听。”行文赞扬。

“好听吧那我再来一段。”

“一正两厢房,八根柱顶梁,四根柱头檀香木,四根紫檀香。”

唱完,小王说,相传武陵土家人建造的第一栋吊脚楼,就是土家族先民巴人首领巴务相禀君,在率众西迁拓疆征战过程中建起的。建造吊脚楼的习俗,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弘扬,形成了独特的吊脚楼文化。而麻沙溪人遵祖宗遗训“斧斤以时入山林”,故保持着良好的生态平衡,森林资源丰富,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够足够的木材修造木质吊脚楼,享受生态民居的舒适。

小王最后指着两边的吊脚楼来了一番此段的总结

麻沙溪的民居建筑以吊脚楼为主,或连排建在坝上、或独栋立于山间,数量众多保存且风格统一,而后羌人来此,又出现了融合,羌寨吊脚楼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等一般吊脚楼的特点,使其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大致是三条一是基本没有高脚;二是立基更稳后层数增加到两层半或三层,外加宽大晒台,面积和空间更大;三是造型更加丰富,一般都是翘檐垛脊,一色油木外墙,既实用又好看。这些吊脚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加上立于溪边的众多水碾子以前用这种水车的动力来加工茶叶、羌式风雨凉桥和碉楼,更突显它独具特色的羌寨风情。

“尊敬的三位客人,关于麻沙溪的民居建筑我就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去看别的,请跟我来。”

接着小王带着三人又去了文化广场等几处地方,并详细地进行了讲解。

太阳已经快落山了,此时,小王的讲解也就结束了。

但行文临了问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王导,麻沙溪建设的资金是从哪里筹措的。”

小王笑道“来的很多客人都问了你同样的问题,特别是那考察团的。概括地讲,分三个方面,一是项目


相关章节: 第14章 亲水走廊(2)第15章 女儿城遐想(1)第16章 女儿城遐想(2)第17章 摔碗酒(1)第18章 摔碗酒(2)第19章 合影风雨凉桥(1)第20章 合影风雨凉桥(2)第21章 王大娘卖厥粑(1)第22章 王大娘卖蕨粑(2)第23章 不成熟的想法(1)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