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豫西碑文旧事 第2章 戎鹞子险闯码头 郭敬堂装聋作哑

第2章 戎鹞子险闯码头 郭敬堂装聋作哑


推荐阅读: 开局随身小世界横推从签到盘古圣体开始从雄兵连做反派都市之修罗殿我只想快乐的修仙三国:开局签到十万铁鹰锐士语术加点仙王人皇之惊蛰我的人生被设计我不曾被这个世间包容生存游戏:我的细胞能吞噬异能

第二章

一、戎鹞子险闯码头郭敬堂装聋作哑

从黄河北过黄河到洛阳城,最近的有三个渡口,上有新安县的西沃渡口,中有孟津的白鹤镇渡口,下有偃师的杨村渡口。日本人占了洛阳后,把上下两个渡口给封了,所有渡船全集中到了白鹤渡口。

白鹤渡口因紧邻黄河边的白鹤镇而得名。居洛阳东门不到二十里地,中间有邙山相隔,南来北往直通官道。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因此也就成了南来北往的重要水道,是豫西政治、军事、经济的晴雨表。在元明清时代这里就一直被列为重要官渡,是黄河中上游水运最繁忙的码头,所运货物大多是官盐、煤炭、窑货、木料等。码头渡口每年由朝廷拨付白银几百两,常设船工五六十人服务渡口。船分巡船、渡船两种,乾隆年间还曾设高档座船,民国初年有官船近四十艘。中原

大战期间,败走的军阀为断尾随追兵,把官船全部烧毁,只剩下两岸民用船只。此后凡遇兵事,两岸的民船都被船工们秘密藏匿起来。日本人攻打洛阳前曾四下抢劫渡船,最后也没有弄到几条,只好顶着炮弹架设浮桥了。现在的两岸渡口,只剩下一大一小两只船,小的渡人,大的载货。

戎鹞子的先遣组一共有二十几个人,十人一小组分别由岳准和石天来两个连长带领,他只身带着原团部政工干事牟大材先行过黄河,其余人员暂时留在北岸,以彻底扫清码头周边的所有障碍,为皮定均的第一先遣支队过河做好准备。汹涌的黄河水拍打着船舷,浪花飞溅。戎鹞子站在船头上,迎着汹涌的黄河水,往事又浮在眼前,六年前他就是在这里走上抗日战场的。在边打仗边学习的血雨腥风里,有多少战友在他的面前倒下,那些难以磨灭的场面让他永远不能忘怀。如今肩负着他们没有完成的使命回到家乡,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临行前军区首长对他说,这次任务之艰巨,各种矛盾之交错、其复杂程度绝对超过你以往的各种战斗,绝非是战场上单一的冲锋陷阵,一定要好好把握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只要是抗日不与我们为敌,就要与他们共处、拧在一起,壮大我们力量……

在这个关键时候上级把自己派回家乡,是对自己的信任和期盼。“久别的洛阳城啊,我回来了……”戎鹞子在心里轻轻地呼唤着,那里有他太多的回忆,有太多的喜怒哀乐,有他腿有残疾的父亲,有他七年多没有见的妹妹……

码头上戒备并不十分森严,也许是日本人在“豫湘桂”打了胜仗,对这里的河防并不在乎。在码头哨卡不远处,一挺“鸡脖子”机枪裸露在掩体上面,中间立着一根烧焦了的半截椽子,上面顶着一块老粗布白床单遮阳,四个角用麻绳拉住,绳头拴在地上的石头上,风一吹乱晃悠,像块墓坑上面的招魂幡,下面几个日本兵放肆地说笑着。码头左边稍近一点,是个用树枝搭起来的“看瓜棚”,伪团长郭敬堂躺在下面的竹凉椅上,用芭蕉扇盖着脸养神。旁边有几个持枪的士兵围在一个小方桌上喝茶、玩骰子。周围布满钉状的铁丝网,把出入码头的人们圈在一个不足四合院大小的空间里。码头的出口处横着几处四个人才能抬动的“拒马”,中间留了个只能允许一个人通过的空隙。拒马架子的两侧,拴着两条像狼一样的东洋狗,吐着舌头瞪着来往的人群,伪军们挨个对每个出入的人,进行着搜身和检查随身物品。

戎鹞子和牟大材登上码头,两人一前一后,戎鹞子一身商人打扮,礼帽、墨镜,浅色大衫,酱色皮鞋,手持一把涂有日本“富士山”水墨画的黑白折叠扇,一会儿抬手展开遮阳,一会儿合起来在身上拍打两下,目不旁视,牛哄哄一副如入无人之地的样子。牟大材跟在后面,小马褂上缀一排亮晶晶的“西洋扣”,上衣兜里的怀表链子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光,一手提了个洋式大皮箱子,一手抱了个西瓜,显然是戎鹞子的随从。“大材”不大,比戎鹞子小三年,刚过二十周岁,白皮细肉,身材瘦小,此前他在


相关章节: 第1章 1、牡丹城满地落蕾 膏药旗遮天蔽月2、乌云下鼠窃狗盗 何拐子心怀叵测3、庙道会为虎作伥 拒为奴血溅阶下4、伪政府畸胎怪种 欲权贵忘却宗祖2、大中原军阀混战 戎老根舍身历险3、立正气疾恶如仇 近楼台贪赃枉法4、忠信仰心向圣地 入城池淡定游刃第3章 1 逼商会与虎谋皮 联络站继昌布阵2、英雄会锦屏山下 韩城战3军告捷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