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红楼]有仇不报枉为人子 第141章 沉疴顽疾

第141章 沉疴顽疾


推荐阅读: 涅槃大界囚魂冢从当爷爷开始玄世奇天从执掌十万亿神魔开始双螺旋纪元盖世群英诸天动漫之武极肥宅穿成仙尊心尖宠[穿书]生而为王[快穿]重修仙帝小无良我在仙界玩大富翁

楚元昭对某些事情包容,是因为对江山社稷有利,而先帝的皇子公主们,一群混吃等死的废物。

楚元昭并没有一丝包容的心思,也没有拿他们当门面,为自个博个友爱手足名声的意思。

名声算什么?他的手足只有两位早逝的皇兄,先帝的血脉与他有何关系?

太妃、皇子公主撺掇的风波,未能掀起半分波澜。

帝王下旨,年满十六的皇子,离京就藩,藩地亦不同于往,岂止不同于往,无军户,无实权,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

大楚的藩王制度,沿用大燕时期,抵御侵略、拱卫王室,王朝初定时,藩王制度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元帝即位后,历任藩王完全没有了抵御侵略的心思,他们的眼中看不到外族,看不到蛮夷,只能看到京城的至尊宝座。

几任藩王谋反,虽很快被地方部队镇压,却也养大了诸多藩王的小心思,献王便是如此。

天下分而治之,自古以来的惯例,西周的诸候,春秋各国,甚至春秋楚国效西周的分封制,秦朝的三公九卿郡县乡制,汉唐的天子与世家共治。

帝王的精力是有限的,臣子亦是如此,偏远的重省要地,必须用天子的心腹,大燕汲取前朝教训,世家不可谋,重臣或成心腹大患,何不用自已的子孙,共同辅佐皇帝,治理天下,以使江山永固,子孙延绵,倘若日后有万一,好歹也是燕家血脉。

许多制度的初衷皆看似万无一失,实则其弊端与疏漏,唯有在岁月的磨砺中才会逐一显现。

数千年的王朝更迭,何曾有过亘古不变的江山呐。

譬如藩王分封制,自楚元昭登基来,已下旨申饬三位藩王,他们会不满吗?自然会,在藩地经营日久,作威作福,已不再是拱卫皇室的助力,而是尾大不掉的蛀虫。

元帝登基时便大力整治过藩王问题,压制藩王军权,一点点剥削藩王的政治的权力。

如今的藩王不农,不商,不官,心态好的吃喝玩乐,宗室发俸禄,野心大的藩王勾结外臣,蓄养私兵,这一切都需要银子,银子自哪来,自然是压榨百姓。

自大楚立朝起,十余位藩王,子生孙,孙生子,如今已有数千人之数,可以想见再过百年,藩王子嗣,会是一个何等惊人的数字,比数字更惊人的是,大楚皇室供养藩王的俸禄。

既然早晚要对藩王动手,那就以身作则,从先帝的子孙开始吧。

武帝元年冬,大长公主获西海为封地后,武帝下旨,勒令先帝子孙就藩,云贵川三省贫瘠之地,先帝的皇子们一个不落,安排得明明白白。

百官凛然,此时,方记起帝王的冷情之威名,陛下是真恨先帝呐,恨到让先帝他老人家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宁。

宗室令应郡王特来相求宁首辅,他也不全是为了淑妃所生之子,而是这道圣旨昭告天下后,他担心有藩王忌惮陛下的冷酷手段,脖子一横,铤而走险,犯上作乱。

宁首辅亦有此虑,踌躇一番,来了御书房,楚元昭知道宁首辅一定会来,见到应郡王也只是平淡如水的瞥了眼。

楚元昭将发给藩王的历年账册,摆在桌上,示意宁首辅看,账册厚厚一摞,桌下还摆着两个檀木箱。

宁首辅翻开册子,愣了,不解的看向楚元昭,年轻帝王有一搭没一搭的曲指敲打桌面,轻声说:“您接着看,应皇叔也看看吧。”

一盏茶的功夫,两人粗略看了几本账册,正要取下面的看。

楚元昭说:“后面的不必再看了,最下面的两本,您对比下。”

宁首辅依言抽出最底下的,忽然瞪大了眼,急急抽出第一本对比,猛地倒吸一口冷气,应郡王的脸色更难看,面无血色,嘴唇翕动。

楚元昭冷笑道:“曾祖父和曾祖母削弱了藩王的政治权利,阻碍了他们谋逆的可能,这帮人闲得没事,可不就是天天生孩子么!变着法的生,往自个怀里揽银子,大楚江山社稷再稳固,也能被这群蛀虫拖死。”

宁首辅叹了口气,宗室的事不该他


相关章节: 第136章 朝中琐事第137章 无理取闹第138章 求而不得第139章 君臣同心第140章 琐事琐事第142章 计研心算第143章 挚爱珍宝第145章 番外第146章 番外二第147章 番外三

也许你还喜欢: 红楼之慈父红楼之不及的人生红楼之钟爱黛玉红楼之容候红楼之史家掉包枉为人子还是妄为人子红楼之林家为帝红楼之祥瑞降生红楼之子归红楼有仇不报枉为人子紫幽阁红楼有仇不报枉为人子百合红楼有仇不报枉为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