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生生不息挚爱不灭 第2章

第2章


推荐阅读: 抑郁青年的前半生美好纯真时代何必良人春满神州一篇王文简的故事诺贝尔文学奖的奴隶日记全球开挂时代重生资本巨鳄重生后太子妃的护夫日常末世之携手一生[穿书]民国烟火三国英烈

故事要从1944年说起,日军太平洋战场失利,海上交通补给线几近瘫痪,为扭转太平洋战场的不利局势,打通从中国东北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日军集结50万兵力,并且陆海空配合,实施“一号作战计划”,开始了侵华以来在中国战场上最大规模的进攻。

是年八月,衡州失守,日军继续南下,重兵云集祥德县城,炮击县城南隅,国军不敌,县城沦陷,日军复兴队进驻县城,成立“祥德地区警备司令部”。

祖辈们习惯把当年日本人侵华称作“走日本”,他们一聊起当年的事情,就会先倒吸一口气,半眯着眼睛,眼角和额头上皱纹就更深了,他们将思绪拉回几十年前,开始回忆他们儿时的故事,说道“某某年,走日本……”岁月增添了他们皮肤上的褶皱,让青丝变成了白发,他们的眼睛不再明亮,但那些故事却仿佛发生在昨天。

奶奶的名字叫姬英兰,她生长的地方叫姬家湾,一个位于鹅岭山窝窝里的小村庄,时至今日,也是前几年才修了水泥路,水泥路弯弯曲曲缠绕着鹅岭山脉,像一条胡乱散落在山岭上的灰布带,当年进鹅岭需先走一段水路到渡口,在渡口下了船,还需走二十几里的山路才到姬家湾,这段水路是宜溪河的上游,出了鹅岭山脉,地势逐渐变得平坦,河面逐渐变得宽阔,宜溪河像一个终于跑出家门的孩子,撒欢似的往前跑,跑过沿途的乡镇,一路跌跌撞撞跑到祥德县城,而后又汇入省城岚江的怀里,岚江带着她浩浩汤汤泻入长江,再经长江入大海。

鹅岭山里物产丰富,春天,菌类、茶叶、春笋生长茂盛,一种发音叫“蔢”的野生莓类味道尤为鲜美,酸爽多汁,它鲜红小巧,好似针扎在指头上沁出的小血滴粘结在一起的小肉球,山里劳作累了,摘取几束便是一道美味;夏天让孩子们最挂念的是猕猴桃,它们一个个憨态小巧,娇艳欲滴,隐匿在山林里,孩童们提携着布袋,成群徜徉在鹅岭深处,寻觅着鹅岭给予他们的奖赏;秋天是摘茶籽的季节,金秋十月,树上、地上都是龟裂的茶籽,山坡上到处可见摘茶籽的农人,他们或背着竹篓,或挑着箩筐,在茶籽林里分享着秋天的喜悦;冬天群山素裹,白雪皑皑,农人们结束了一年的劳作,一家人围着炭炉取暖,孩子们细听妈妈低声诉那旧日的故事。

奶奶那时只有五岁,手下还有一个不到一岁的妹妹,她的父亲叫姬水生,世代都生活在姬家湾,姬家湾错落有致的土砖房坐落在群山之间,群山之间,宜溪河的支流弯弯曲曲流向远方,不远处的丘陵上开垦着一茬一茬的梯田,梯田依着山势依次向上叠,像塔一样,梯田下面是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大山的出口。

姬水生在鹅岭是出了名的做事下狠方言指卖力、勤奋,挖笋、摘茶叶、种田、榨茶油、打鱼样样都来,他也时常去买一些谷,自己碾了挑到其他村镇去卖,他走湾串户地喊着“卖米了新碾的白米”

姬水生时不时就问一下他爸爸,他说“伢老子方言指父亲,是不是该送英兰去学堂了”姬家老爷子虽是个文人,却极力反对孙女去学堂,老爷子常年着长衫,从不事农桑,终日只和几位熟识的乡党打字牌,他盯着手里的字牌对儿子说“不准去。”老爷子爱按红黑把大小顺子和“贰柒拾”码好,工工整整,每列三个,码好五列即“扬张”示意抓牌完毕,抓到“开水”牌摸到某张牌,恰好手里也有三张一样的牌,他重重地将手里三张牌甩到桌面上,将牌压住,仿佛一位年迈的将军刚刚攻下一座城池,口齿不清地喊道“自摸十二糊”,小英兰在旁边斜着眼睛瞟着老爷子,老爷子侧过脸对小姬英兰说“读书,读书,以后能出个女皇帝”飞沫因无门牙的遮挡时常溅得姬英兰脸上都是,空气中也弥漫着一股浓稠的口水味。

俗语说“寒露到霜降,茶油上树旺”,今年的油茶长得格外丰腴,祥德地区富含铁铝的红壤适宜油茶生长,并传承了一套古老的榨油工艺,首先将茶籽暴晒至开裂,晒好的茶


相关章节: 第1章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第13章第14章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