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魏晋之我主沉浮 第69章 庐阳书院里的新学子

第69章 庐阳书院里的新学子


推荐阅读: 王者荣耀之御灵召唤霍格沃兹精神康复中心前夫死了之后游戏boss他只想摸鱼[无限]烬焰我和渣攻抢媳妇(快穿)快穿世界之我想活下去无敌从献祭祖师爷开始开局打卡人皇体大墓行1:苑氏祖墓豪婿叶凡秋沐橙全能复制大师

朱四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a>),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69章庐阳书院里的新学子

这是个架空混乱的时空,一些本不应该出现的事物总能乱入。原本的历史中,科举始于隋朝,一开始是为了削弱世家而开设的选官制度,虽然一开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随着不断的完善发展,历代帝王发现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行政方针。

大魏帝国的科举制度和后世并没有太多的不同,同样是要从白身考童生,童生乡试中举人,举人赴京会试中贡士,贡士进宫殿试争状元。

中了童生就有了让人尊敬的资本,中了举人就有当官的资格,至于鲤鱼跃龙门的会试,除了举人可以参考,另外还有两个朝廷设立的特殊书院里的学子也有资格进行会试考贡士,那便是国子监和太学这两座特殊的学院。

太学的学风其实并不如何出色,但是它却是为大魏输送官员最多的学院,因为里面的学子基本是勋贵世家子弟,他们想要争夺殿试甚至状元虽然有些困难,但是考中贡士或者同贡士出身却概率很高。

国子监的情况有所不同,这里大部分是各州府没有入当地书院又受举荐的寒门子弟,他们的食宿皆有礼部供养。除此之外,国子监还有部分友邦学子,还有些战场立了战功的低阶武将的子侄也被安排进国子监。

不管是乡试还是会试,首先都必须取得书院的推荐,而这个书院也必须是大魏帝国的官方书院,也就是说想要当官,你必须一直在官方的监管下。这其实也是大魏国的一大创举,这是想从根本上打击世家对于取官制度的垄断,同时也是对官员素质和品行的一个筛选过程。

袁烜的前世历史中有天下闻名的四大书院,幸运的是在这个时空中也有其中两个已经出现,河南应天府(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嵩山的嵩阳书院。而大魏帝国还有两个书院也能与这两座书院齐名,分别是江南道金陵府的沧澜书院以及杭州府的钱塘书院。这四座书院虽没有国子监和太学的地位独特,但每次科考总是人才辈出,甲榜入殿试的人也绝大多数出自这四大书院。

庐阳书院于整个大魏帝国来说虽然不是最顶尖的书院,但在这合肥府也算声名赫赫,兼之还有文坛领袖之一的赵琦坐镇,这已经和袁烜前世的二幺幺或者九八五差不多了。

科举所考的内容其实非常广泛,从医卜星象到音律书法都有(这个是真的,历史上许多朝代的科举都是包罗万象的),因为太医署和司天鉴这样的职能部门需要的是专属人才,而秘书处这样给皇帝做代笔的人又必须有极高的书法造诣。

不过,每当有人谈起科举,谈起赴京赶考,人们想到的永远是正科。

正科其实是个统称,指的是策论、时政、经典、算学这四门科目的统称。

策论和时政是立足朝堂或者替天子牧民最重要的技能,而经典则是对于四书五经的熟练程度或者独到见解,这和后世的明经科是一个概念。最后这个算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时空的曹操把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提前搬来了大魏,而这种官制下的许多职位都要求有一定的算学功底,尤其是户部工部和兵部,所以算学也是必考科目之一。

庐阳书院的杂科也有,但是学子们通常是自学或者同书院里的先生一同探讨,并没有专门的先生。比如有个叫陈凡的学子一心想要走棋艺一道的科举,如果得中他可以进入棋待招为官,所要做的就是陪着皇帝下棋。

这样的学子入书院为的只是一个推荐名额,所以平日里并不怎么来上课,那些除了休沐时候都要留在书院的才是书院最最看重的正科学子。

今日是袁烜进入书院的第一天,虽然在同龄人中他的个子算是出类拔萃,但他始终还是算年龄小些的,不过他也没想过进入庐阳书院的第一天起就成了风云人物。

赵琦的入门弟子,甚至很有可能是关门弟子,再加上之前诗会上的那三首脍炙人口的诗文加持,还没进入书院之前就已经


相关章节: 第64章 现学现卖的谢玄第65章 阿福战双国公第66章 新的利益共同体第67章 军国重器第68章 又一层铠甲第70章 疯狂的师叔第71章 算学宗师第72章 袁夫子讲学(上)第73章 袁夫子讲学(下)第74章 月亮宫里的惊天大秘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