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1章 美国造冲锋枪?扯蛋

第1章 美国造冲锋枪?扯蛋


推荐阅读: 帝师神婿面壁者:谁都想破我的壁矩阵生存:每天一个随机宝箱蓄谋已久的是爱你荒海纪元被迫登基后我爆红星际我在纽约做法外狂徒重回1980小人物我成了别人的老公木叶:开局女装忽悠鼬重生之1991不会真有人在废土当偶像吧

  ,亮剑之军工系统

  不过很快和志民也对数据产生“怀疑”了。

  这不是说数据不对,而是数据太对了,对得都让和志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按和志民的估计和计算,这试飞和数据的优化肯定是个长期的过程,因为整组数据只要有一点偏差,包括记录数据的仪器也有误差,那么这组数据就需要经过无数次的试飞、修正,然后再试飞再修正,直到最终趋向于完美。

  而原型机所要面对也就是需要修正的数据却是个海量,在海量级别的数据上还有无数次试飞和修正……这无论如何都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

  然而,在和志民和苏教授将数据用于第二架试飞的原型机后,却发现这其中有许多数据居然无需修正可以直接使用。

  苏教授与和志民拟定的试飞方案是这样的:

  周元凯驾驶一号原型机用于获得数据。

  一号原型机是拆除陀螺仪自动驾驶装置的,它是完全由飞行员手动驾驶,只不过增加了记录仪器全程记下飞行员的操作。

  李东成驾驶的二号原型机则用于验证及修正数据。

  二号原型机没有拆除自动驾驶装置,但同时也可以由飞行员手动驾驶……飞行员的优先级别高于自动驾驶,这样在必要时,飞行员就可以接管原型机避免因为自动驾驶不成熟而导致的坠机事故。

  从这个角度来说,李东成所进行的二号机的实验更困难也更危险,因为他还需要判断自动驾驶是否是正确的,是否需要人为干涉。

  和志民原本也是这么认为的,尤其是试飞的初级阶段。

  原因很简单,自动驾驶装置在初级阶段几乎没有“准确”的数据,它至少需要在成百上千次试飞才能初见成效。

  而每次面临原型机的操控时,李东成首先需要让自动驾驶装置发挥作用,在自动驾驶装置做出错误或是不到位的反应后,他再干涉纠正。

  这就缩短了李东成的反应时间,同时还很考验李东成的应变能力……因为他不知道也不确定自动驾驶装置是否会做出什么“过激反应”。

  王学新原本是安排驾驶经验更丰富的周元凯驾驶更困难的二号机的,但周元凯以为这试飞是九死一生了,于是用大哥的身份命令李东成驾驶二号机而让他先“铤身试法”。

  周元凯会这么想没什么毛病,因为他驾驶一号机就算光荣了,也可以给李东成留下一点经验,或者研发者还可以进行一点改进,那么李东成光荣的概率就小了。

  谁想到却是把更危险、更困难的任务交给了李东成。

  周元凯还一度想让李东成把任务换回来,但这时李东成就不乐意了。

  “凯哥!”李东成说:“你也不能好事全让你一个人占了啊!那边一号机抢了先,这边又来抢我二号机……这说不过去吧?”

  周元凯还狡辩:“那不一样,现在换回头,咱们往后就不改了!”

  争来争去,李东成就干脆说了声:“凯哥,这事也不是由咱们决定的,你看看你伤成这样……”

  说着李东成朝周元凯头部带着红的绷带扬了扬头,接着说道:“就算我肯跟你换,上级能同意吗?”

  周元凯听了这话觉得也对,于是就不再说话了。

  这事就连李东成都觉得好笑,当初他跟周元凯一起在鬼子那出任务的时候,可从未见周元凯这样“出风头”过,那时就是能不出就不出,旦凡有点危险就在后头躲着,说是明哲保身那是一点都不夸张。

  可现在,到了八路军这出任务,碰到有危险的任务就争着抢着上,也不知道是抽了什么疯。

  其实李东成是知道原因的,因为他自己也有这样的转变。

  道理很简单,往常在鬼子那是“为虎作伥”,争着危险的任务那叫“犯傻”,就算光荣了也是留下一辈子的骂名,谁愿意做这事呢?

  但现在是为国争光,是打鬼子报仇,那能不奋勇争先吗!<


相关章节: 第209章 高人第210章 发射架第211章 试飞第212章 射程第213章 数据第215章 微调第216章 保密第217章 轨道第218章 珊湖海海战第219章 变化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