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三百三十一章 鱼不可脱于渊

第三百三十一章 鱼不可脱于渊


推荐阅读: 我在修仙界当up主斗罗之别等我CD转好我不是械王每天都在升级打怪爆装备从钢七连开始崛起大秦,开局被始皇帝偷听心声碳变之唯我独法追杀作家修仙从种红薯开始从贫民窟走出的王者救世主的修炼手册从入门到入土霍格沃茨的德鲁伊大师

失去大道,陛下便没有失去皇威,更没有失去权柄,所以他们即便是数落陛下的不是,也只能政不出二门。
只能捏着鼻子继续执行陛下的政令,甚至更加严苛。
当初燕府靖难,是因为朱允炆一味的削藩,一味的重文轻武,而燕府则是兴文而不匽武。
故此朱允炆失去了天下,而燕府得到了天下。
于谦满是感慨的说道:“成王败寇,何尝不是王成寇败呢?”
朱祁钰不住的点头,于谦的一席话语,让人茅塞顿开,这帮人在应天府搞得叛乱,为何要执行陛下的律例,就解释的通了。
李贤显然是没有于谦这等见识的,李贤只是被动的随波逐流,而于谦则是从现象到问题,再从问题到原因,鞭辟入里的分析出了李贤能这么做的原因。
这就是实事求是。
当然,于谦也说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于谦说自己是旁观者,所以才看的明白,但是朱祁钰左右思量,即便是李贤是旁观者,他不见得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才能这种东西,是不可量化的,但却是又有高地之分。
朱祁钰点头说道:“朕谨受教也,听君一席话胜似一…胜读十年书也。”
于谦赶忙俯首说道:“臣惶恐。”
朱祁钰忽然有些好奇的问道:“于少保为何引经据典,从来不用儒家学问?”
管子于谦已经引用了两次了,于谦考了功名科举,按理说才是儒学士才对。
但是于谦似乎很少引用孔孟之道,而是多用百家之论。
于谦想了想笑着说道:“陛下,先秦百家之论,从未断过,只不过儒家为显学罢了,若非如此,臣去哪里知道管子、老子、文子说了些什么呢?”
“这些道理从先秦传到现在,一直恒久的流传着,是因为他们很有道理。”
真理是颠不破的,这是一般公理。
“陛下,这儒家学问若是能治天下,臣何苦去研究诸子百家的学问呢,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穷的意思是穷尽,指的是事物发展到了尽头,不得不变化,变则通达,通达则恒久。
儒家的学问差点让大明四祸齐出,于谦为了大明只能去翻别的书了。
朱祁钰了然,笑着说道:“喝茶喝茶。”
于谦抿了口茶,唇齿留香,满是感慨的说道:“陛下可曾疑虑,既然威不两错,政不二门,但是这些人为何能如此声势浩大的造反呢?”
朱祁钰想了想说道:“朕并不想逼他们造反,朕只是不愿以宽纵失天下而已。”
元以宽纵失天下,这是元朝得到的历史教训。
朱祁钰不能宽纵势要豪右之家,否则这大明江山,还是大明江山吗?
朱祁钰继续说道:“他们稍微被约束,失去了一点点的特权,却享受着依旧百倍、千倍、万倍于常人的优渥生活,却不思朝廷恩典,一意孤行,窃国为私,当是获罪于天。”
“人人得而诛之!”
于谦俯首说道:“陛下圣明。”
于谦面含微笑,他已经问清楚了自己想问的事儿,他问的从不是李贤一家一户,也不是问的叛贼们的一举一动,他在问陛下的赏罚之心。
朱祁钰喝了口茶说道:“于少保显然有话要说。”
于谦点头说道:“庄子曰: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于谦因为他废了朱祁镇皇位的事儿,在劝谏之事上,一向小心谨慎,他始终介于权臣和救时贤臣的临界点内。
当时不废不行,四祸齐出,不废,大明就废了。
虽然于谦一直在讲古,但从来都是在说今。
于谦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
“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
这说的是田氏代齐。
姜太公的封国在齐国,后来被田氏所代,后来田氏被周王封为了齐侯,所以才有了窃国者侯的典故。
于谦叹了口气说道:“陛下,若是都用圣人的


相关章节: 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侧,正朝纲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三百二十八章 镜像级复刻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反就不交税了?不,还得交双份!第三百三十章 贼,全是贼!偷,就硬偷!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的两个大嘴巴子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贵的军费,昂贵的朝廷第三百三十四章 咨政院主政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让不就,乃至德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