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朕就是亡国之君 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于民易,用之于民难

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于民易,用之于民难


推荐阅读: 我在修仙界当up主斗罗之别等我CD转好我不是械王每天都在升级打怪爆装备从钢七连开始崛起大秦,开局被始皇帝偷听心声碳变之唯我独法追杀作家修仙从种红薯开始从贫民窟走出的王者救世主的修炼手册从入门到入土霍格沃茨的德鲁伊大师

厂、煤炸厂、粮行;
大明除官办织造局之外,将近六成的丝绸行;
南衙十四府将近五成的棉纺、锦织、屠宰、肉肆、海味、酱料、花果、宫粉、成衣、药肆、扎作、棺木、故旧、陶土、鼓乐、皮革等等行当,都在这些宝源局的账目之下。
宝源局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仔细的遴选项目,经过部议确定,进行投资换取回报,在投资之后,宝源局的干事会对整个项目进行全盘梳理,并且涉及到了具体的管理之中。
宝源局取得了许多成功的项目,其中孙炳福亲自负责的有桐油、造船厂、丝绸行棉纺行等等。
在孙炳福的奏疏中,在景泰八年交账中,可以上交大约五百余万的利润,而且这个增速将会在五年内达到千万,此后以每年一成左右的速度增长。
大明现在每年流入的银两大约为两百万两,主要来源于倭国和婆罗洲,流入银两根本满足不了宝源局的胃口,民间财富在快速集中到宝源局之中。
而且宝源局还在进行大规模的吸储,这种吸储随着利息承兑,备受各地商贾的信任。
“皇叔曾经在邸报的次版上,写过一份关于利柄论的社论,朕看过并且准刊,孙炳福就是利柄论的践行者。”朱祁钰对孙炳福的行为进行了定性。
通过宝源局对大明各行各业进行投资,是朱祁钰让宝源局吸储后做的事。
他本来以为孙炳福会慢慢做,至少数年之后才会有成效,但是孙炳福只用两年多的时间,就做到了。
投资财政获利颇丰,公共财政,与百姓息息相关的路政、教育、医疗等等行业,都可以加大投入,这自然是好事。
于谦不明所以的问道:“陛下,《荀子·君道》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些钱货只要用得好,大明的银钱就如同沟渠中的清流,源源不断,何来忧虑?”
大明眼下的几大工程,靖安的水利、河南开封的治理黄河、云贵川黔疏浚乌江、涉及数省的二十万里水路、四十万里道路硬化、官厂营建等等,都会把这些银币花出去,最后到百姓的手中。
这是大明财经事务的生生不息、源源不断,大明内循环的初步形成,为何陛下要如何忧心。
宝源局发展速度之快,让朱祁钰颇为担忧,他很担心孙炳福在竭泽而渔。
朱祁钰看着于谦,十分郑重的说道:“朕为何忧心。”
谷绣
“以大宋为例,大宋是富有了,百姓的负担理应减少,但是两宋之时,百姓们身上的枷锁却层层叠叠,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两宋上了史书的民乱,攻破县州府的民乱就超过了四百余起。”
“取之于民易,用之于民难。”
朱祁钰和于谦说的是分配的问题。
两宋的时候,朝廷的税赋一年就超过了三千万缗,折算成银两,也超过了两千万,而且累年增多,但是百姓們收入增长甚至涨不过通胀,藁税都交不起,乡部私求又数设名目,百姓苦不堪言,民乱不止,最终民不聊生,天下疲惫。
朱祁钰当初行钱法,并不是想把大明折腾成大宋那般模样,他更不想自己的政策,真的成为亡国之策。
朱祁钰并不想看到这个局面,所以他才会忧心。
对于财经事务之事,于谦的确不如朱祁钰,也就沐阳伯金濂在世的时候,才能和陛下讨论几句。
于谦沉默良久才十分确信的说道:“陛下,大明就是大明,大明不是大宋,也不是大唐。”
“大明就是大明。”
“陛下既然不放心,那不如南巡去看看吧,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于谦最终同意了朱祁钰南巡的想法,而且认为很有必要。
“景泰八年的会试之后,再议南巡之事吧。”朱祁钰还以为于谦会激烈反对,没想到于谦居然被这么简单的说服了。
于谦想了想解释道:“臣是从国家之制的角度考虑,整个公权体系中,南衙刚刚四分,人心惶惶,陛下久离南京,南京几十年未闻圣化,并非长久之计。”
“即便是南衙没有宝源局之事,陛下也应当南巡,考民情戎政、问民间疾苦、蠲赋加恩


相关章节: 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咨政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后!第五百八十六章 丧子之痛第五百八十七章 异姓王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剑高擎 荡尘涤垢第五百九十章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生根发芽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缠万贯进此地,身无分文雁拔毛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忽悠在和林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