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 438出兵否,关键在权衡

438出兵否,关键在权衡


推荐阅读: 全球巨星从被插刀开始一道青焰我给反派加戏清穿之团宠公主是国宝小爷乐意从吃奶开始无敌农家五岁小豆丁,萌化了!贮金闺我有一颗能够许愿的流星他的小县主太子失忆后杀死一只侦探的虚

确实算得上师出有名。
李治跟着道:"这第二嘛,我大唐皇帝圣明!这不是溜须拍马,相比隋炀帝亡国之君,陛下领兵席卷天下有着赫赫武功,登基以来更是知人善用,国力强盛,特别是在江南大开发之后。"
众人不由得再次点头,当今皇帝和隋炀帝相比当然是不可同日而语,当今皇帝圣明当然很重要。
李治跟着笑言:"这第三点嘛,就是人和,前隋虽然征兵百万,但是人心涣散,又有何用?反观我朝,上下齐心,其力断金!"
众人略一沉吟,再次点头,现在的大唐相比前隋的乱局,可谓政通人和,确实可以算得上”人和”这两个字。
就连李世民都禁不住点头,这三点李治说的都很对,看的很通透。
李治跟着道:"这第四点嘛,说起来倒是有点自夸了,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辽东苦寒,要出兵辽东一大难处就是严寒。
当年前隋征辽东,冻死冻伤不知道多少人,不但非战斗减员太多而且大伤士气,而我们有了棉衣倒是可以无惧严寒!
还有就是火~枪和火~炮,尤其是火~炮和能轰炸的气球,实在是攻城拔寨的利器啊!"
李治连说了这四点,每一点都十分在理,不止程咬金等一众武将连连点头,就连房玄龄、魏怼怼等文官都禁不住点头。
李治跟着点头道:"最后一点便是我大唐将士们的战力到底如何,比之当年前隋又如何,这个说实话,我不太清楚。"
今天在大殿上,李治说的十分坦诚,把自己知道的并且确定的,都说的透彻明白,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也没强说理由。
他不知道如今大唐将士们的战力比之前隋如何,因为他小啊,但是大殿里君臣之中,除了他之外,旁人谁不知道?
如今的朝中重臣,那可都是老资格、老资历,经历过隋末之战,对前隋的三次东征也知之甚深,甚至还参加过前隋的东征。
而且能站在这大殿里的重臣,有谁没参与过隋末唐初之战?
好像,就李治没参与过,因为李治太小、太小了。
李治的这一番话,李世民心里极为满意,颔首道:"李治的这一番话,朕听着很有几分道理,句句都在理。
至于,我军将士们的战力如何,李治说的倒也实诚,他确实不清楚。
朕也才蓦然反应过来,小九子不是太过年轻,而是太小、太小了,都没经历过大战,也没领过兵,也不知道这朝中怎么就冒出了这么个奇才来!"
皇帝笑骂小九这个最小的儿子,大家听着也都禁不住乐了,不过李治的功绩摆在那里,皇帝笑骂也不过是打趣罢了。
大殿里的气氛一松,也不像刚才那么沉重了。
程咬金当即道:"咱们大唐将士的战力,其是前隋能比的?前隋奸臣当道,乱七八糟,民怨沸腾,人心向背,当兵的哪有士气?"
"我大唐就不一样了,都是百战精兵,士气如虹,而且国泰民安,粮草充足,打个高句丽还不小菜一碟?"
李世民起身背着手来到了众人面前,沉声道:"如我大唐出兵相助,也绝不能过于劳师动众!药师,你觉得,你出兵的话,需要出动多少大军,有多少胜算?"
其实李靖一直在心中计算着呢,听到皇帝问话沉吟道:"若只为解新罗之围,那只需一场大胜即可,十万大军足矣!"
李绩等武将点头,如今高句丽举全国大军大举攻打新罗,虽然辽东仍然留有不少兵力驻守防备,但是只需要一场大胜仗,就能让高句丽不得不从新罗撤兵。
十余万大军,打一场胜仗,难吗?
程咬金、尉迟恭等人立即嚷嚷了起来,十来万大军打一场大胜仗一点都不难,他们都信心满满。
长孙无忌、房玄龄、魏怼怼等文臣也露出了沉思之色,以前他们也是都参与过打仗的,也算知兵。
但是褚遂良等文臣就有所怀疑了,前隋百万大军都无功而返,你十万大军就信心满满一定能打胜?
这兵力差的是不是太远了?
面对褚遂良等人的怀疑,李靖解释道:"兵在精


相关章节: 433立赌约,金胜曼欣喜434禄东赞,再次来请婚435禄东赞,以比武挑衅436王玄武,胜利赢两阵437来道歉,魏征学经济439定下了,东征高句丽440小九子,你早就知道441侯君集,东征统帅梦442缺敬畏,打服贴为止443父皇你,要承诺守纪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