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家门的荣光(科举) 46、院试!院试!

46、院试!院试!


推荐阅读: 与剑尊和离之后我拒绝百分百契合的alpha后修罗场了最“弱”omega配了最强alpha那个omega“在”学习靠近元帅抚平信息素啦祖传技能的各种应用[快穿]鬼画温元皇后传战神从复仇开始我不想当忍者我的旅馆成了无限流副本[无限流]十块钱挑战求生节目被直播全星际男主都为我倾倒[快穿]

、一语中的标语先写上去,还不先声夺人震惊阅卷人?
策论考试虽然叫时务策,但如果考生有博古通今的学识和能力,是很加分的。
所以魏停云打算要先追溯前朝历代,出现这种现象且严重的朝代。
西汉王莽改制就是一个最鲜明的例子,他当政后,从百姓手中掠取财富,进行了四次货币改革,发行了大面值却不足重的虚钱;
本来一个五铢钱是一文钱,他另外随便再搞几个,朝廷发行将币值定为五十文、五百文、五千文,最后还搞出了二十八种币,龟货、贝货、布货都上了;
最后导致市场混乱、物价飞涨、百姓破产、民不聊生,王莽政权七年即告覆灭。
再往下,东汉董卓毁坏五铢钱,熔铸小钱;
三国蜀汉、吴国,铸以一当百、当五百、当二千、五千的大钱;
北魏孝明帝,为解决财政困难,广开铜矿,大量铸币;
隋炀帝时奢靡,官钱领头缩水,成为五铢钱的绝唱,同时私铸泛滥;
唐肃宗铸造乾元重宝,以一当开元通宝十个、三十个、五十个,导致后来物价飞涨,饿死者相枕于道;
宋朝庆历重宝、崇宁重宝、交子纸币也是如此,动辄以一当十,弥补财政赤字,同样导致通货膨胀……
魏停云陈述完,历史教训后,即可引入当下大昭劣钱屡禁的困境,简单描述一下,再引申升华更深层次的“劣币驱逐良币”。
甲作坊出品的布匹,质量上层、工序繁琐、用料讲究、花色精美,成本高,卖一百文一匹;
另一家乙作坊出品的布匹,质量中等、工序减少、用料讲究性价比,花色尽量靠拢甲作坊,卖八十文一匹。
这时候,人们就会觉得,八十文的好哇,又便宜又质量好,因为他们并不具备这种专业辨别能力。
而后,又有一家丙作坊,原料和工序能省就省,做出来的花色却与也与甲乙作坊难以分辨,在保证了最基本的质量的情况下,卖五十文一匹,这时候,人们又会来买这家的。
渐渐的,甲乙作坊要么坚持自己,然后最终倒闭,要么也走丙作坊的路。
同样的,在其他领域也是,假如在一个教舍,大部分人每天谈笑、推牌九、玩乐,那些认真读书的人,有人会渐渐加入他们,有人不想被同化会被“驱逐”离开。
再有,员外雇佣四个人砍柴,一个人很卖力,每天自己砍的比其他三人还多,但因为砍的柴是放在一起的,所以他觉得很委屈,就告诉员外,员外就让每个人单独放;
后来发现他果然砍得柴比其他三人加起来还多,员外就给他涨薪水,别人一天五十文,给他一百文;
他就想自己应该得到一百五十文的,而其他人也因为员外给他涨了薪资而孤立他,所以他也会离开,即逆淘汰。
魏停云还想写自己去买豆腐西施家臭豆腐,前几次不会插队都买不到,后来也学别人不遵守秩序了,才能抢到…想了想算了,别写这个了,影响形象。
引申升华完了,最后不能忽略题目所问,回归来板上钉钉——既说明问题源头和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首先,大昭先帝时期和景治皇帝登基初年,和北方外敌时有战火,内有叛乱,曾一度铸造了折二、折五、折十的大钱,还发行过纸钞,后来通货膨胀物价涨高后全部贬值了,不足值的货币,带有信用货币的性质,这样百姓对于朝廷的信任度是下降的。
同时,官府一面禁劣钱,另一面却不以身作则,就拿府衙支付给魏停云的薪水里,竟然也有一些劣钱,你官家都用,我百姓为什么不用?
其次,大昭商品经济繁荣,银子价贵,一般百姓很少能用到,日常生活对大昭通宝铜钱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但大昭却总共只有九座铸钱炉,大昭通宝的制作过程又十分苛刻、讲究,物以稀为贵,大昭通宝就会被人们收藏、保存起来……
再者,人们对于常通的标准的、足值的大昭通宝铜钱和银子,都倾向于押在手中,先花劣钱,朝廷之前


相关章节: 41、作弊42、时薪(一更)43、府学(二更)44、榜上“无”名45、试断案47、怀了48、放榜与杖刑(二合一))49、岁考·难产·死亡50、凶手51、奶爸日常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