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我在东宫写小说 109、一个局

109、一个局


推荐阅读: 从倒爷到环球大财阀国民影帝是初恋请快进到结婚!谢谢!在年代文里当干饭王拜托,他真的超强的!这个游戏太坑了头号狂婿神医在现代娱乐圈秀翻了全人类假消失,修仙的我被直播了从史上开始的诸天游裴爷他靠死缠烂打赖上我我在生存游戏里当NPC

周承安又收买了羽林军?这次还是乾元宫的守卫?
周承弋看这条消息总觉得哪里有些奇怪, 到底情况紧急,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思考,当天晚上就驾马回京, 在边界线上遇到了钟离越。
“我同你们一起回去。”钟离越神色肃静, 什么都没有问, 丢下这一句话便一马当先疾奔而去, 那匹黑色的马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在空气中劈开一条天堑之道,周承弋他们竟然都赶不上。
在路上, 陆续有接到京中的信息,周承弋终于从里面发现了一些端倪,那些奇怪的东西终于串联的起来,组成了完整的逻辑链。
他难以置信之余又有些尚在意料之中, “这一切都是父皇设下的计。”
皇帝的圣旨是早便写好的,他素来算无遗策,连之前立太子的圣旨都写了两道, 必然早就算到周承玉突然即位的可能性, 又是年幼还是女子, 如此登基会引起怎样动荡皇帝会猜不到吗?
而便是这样, 皇帝在病中也没有去改这道圣旨,反而是让王贺当众念了出来……
皇帝这样做只有一个理由, 为周承玉铺路, 借机清剿朝堂。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被皇帝从内到外整肃了一番的羽林军, 还会被周承安收买利用了, 而且还是天子门前的守卫军, 这怎么说也不符合皇帝算计的性格。
他是故意让长安乱起来的。
皇帝给周承安留了两条路,要么离开长安去往兖州,从此做他的兖州王;要么便举兵反叛, 从此做阶下囚抑或死于叛乱。
同样的两条路也摆在臣子们的面前。
周承弋想起了皇帝这些年一直都在往外派送臣子,比如那位曾经的探花郎叶疏朗。
他曾经以为只是为了扶贫和扫盲教育,现在在细细思量一番,这其中所含的深意很是值得揣摩。
叶疏朗和杜冰箬不一样,他当时是很享受在南书房教书这件事情的,真的上了心,要不然也不会在离京之时还特意托付周承弋,他被调离京中,无疑是皇帝下的一步棋。
还有皇帝明里暗里推行的各种改革,女官入朝也好,官员考核也罢,改革的试卷之下,有条件的筛选出来的新一代的官员,寒门与世家子弟比例控制在一比一左右,且大部分进去就担任要职。
如蒋羽生、余映、黎杰芎。
往常年都是一甲二甲入翰林,两到三年优秀者出翰林入六部,劣者赐九品地方官。
今年的科举试行的考核是双向选择,并且将六部都提到了可以初始选择的位置,看似是放宽了条件,实际上每个部门招的都只有最头部的那几个。
如果列一个近几年的科举进士做官率的表格的话,今年肯定是最低的。
周承弋之前都没有去了解过皇帝改革背后的意图,如今抽丝剥茧的倒退,竟然就发现了这些细微的,完全不引人注目的举动。
或许不久,等朝中事情都平息下来,这些年轻的官员便会取代朝中空缺的位置,为这个国家注入新鲜的血液。
钟离越只闷头赶路从来不问朝中的消息,直到离长安只有个把时辰的路时,他才将所有信件要来粗略过了一遍,眉心的疤痕紧紧蹙起形成一道深深的沟壑,许久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讥笑。
“连死了都不忘算计,令人生厌。”钟离越说这话的时候,脸色瞧着可不怎么好。
周承弋直觉他这种情绪不是因为皇帝之死,而是因为“算计”这词想到了什么,最大的可能是原主的生母孝贤皇后。
周承弋没有多言,只给房观彦检查了一下重新套好的马缰,这才重新翻身上马道,“进城吧。”
钟离越再次不发一言的驾马开路。
三人进城之时,发现叛乱已经平息了,有大胆的百姓又摆起铺子来,一队又一队天启军从巷口抬着贴有封条的东西出来,显然是正在抄家。
余映跟在后面翻着账本,听到马蹄声回过头去,看到他们也并不意外的行了个礼。
房观彦看着天启军来的方向正好是丞相


相关章节: 104、悲鸣105、双线作战106、《烈士碑》107、相见108、京中大乱110、困乏111、《烈士碑》上刊112、遇事不决113、一起去114、新书《他在那里》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