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宋时雪 第三十章 常平仓(上)

第三十章 常平仓(上)


推荐阅读: 末世重生:小撩精她又甜又野方块忍界踏血逍遥战九天在万千世界兴风作浪豪门狂医病弱莲花你别惹夫人,你讲讲理洪荒之我被女娲捏出来了炮灰在男频爽文艰难签到原神之魔龙杜林开出租闯进爆炸火海救人全网直播我对朋友的大哥下手了

常平仓是为了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为朝廷所置,是一种仓储。其目的就是平抑、稳定粮价及赈济灾民。
常平仓源于战国时李悝在魏所行的平籴仓,即朝廷于丰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贱伤农,歉年卖出所储粮食以稳定粮价。
宋常平仓始置于宋太宗皇帝淳化三年。
淳化三年,“京畿大穰,物价至贱”,于是宋太宗皇帝赵光义下诏于京师开封府置常平仓,以平抑粮价,此时止开封府有常平仓。
宋真宗皇帝景德三年,才在京东西、河北、河东、陕西、江南、淮南、两浙等路置常平仓,宋常平仓之制也始于此。
不过此时一些偏远路府州军县,如福建路、广南东西两路,仍是没有置常平仓。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宋真宗皇帝天禧四年,才在偏远之地,如荆湖、广南、福建等路置常平仓。
宋神宗皇帝年间,常平仓甚至设置到了县一级,不过也是一些大县。
此时福建路也置有常平仓,而泉州常平仓规模较大。
“狄管勾,快开仓放粮吧?”
“米价踊贵,饥死者相望,再不开仓赈粮,平抑粮价,后果难料啊!”
“大是,大是也!若不立即开仓赈粮、平抑粮价,恐激起民变啊!”
“我德化县,因大风、水患,坏廨宇、民舍千八十七处,水漂民庐,坏田稼,人畜溺死者甚众。士庶百姓流离失所、衣食无着,饥民万余求赈廪,如久旱望甘露啊!”
“一些县、乡、镇,已有恶少、刁民之辈,持器掠胁富室及其廪仓,剽谷而去,甚于寇攘啊。”
“狄管勾,快快开仓放粮,平抑粮价,否则后果何人也担当不起啊!”
“。。。。。。。。。”
李三坚赶到泉州州衙之后,听闻泉州州衙崔通判等人聚在泉州常平仓之时,就立即赶往常平仓。
李三坚等人赶到常平仓之时,只见泉州州衙及诸县、乡的许多的官府之人,聚集在了常平仓之前,众人是纷纷要求打开粮仓立即赈灾,是七嘴八舌的,吵成了一锅粥。一些情绪激动之人,甚至撸起了袖子,跃跃欲试的,大有一副准备亲自动手的模样。
“诸位。。。诸位。。。”此时一名身穿绿色官袍,年约三十余岁的中年汉子慌得连连拱手道:“本官是掌泉州常平仓之事,可其一本官并未接到提举司打开常平仓之命啊,其二就是新任泉州知州李知州还在路上啊,由此本官无论如何也不敢擅开仓禀,擅开仓禀,上头怪罪下来,本官长几个脑袋啊?啊?你们倒是说说看啊,本官长几颗脑袋?若本官多长一颗脑袋,就砍下一个送给你们便是。”
狄管勾越说越生气,越说越委屈,越说越激动,老大一个人了,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宋常平仓初归朝廷司农寺专管,直至元丰三年,宋神宗皇帝下诏罢三司归户部左、右曹,自此三司之权就归于户部,三司之名也就不存在了。
而此时常平事务划给户部右曹主管,右曹专领于右曹侍郎,而右曹侍郎又为宰相所制,因此朝廷主管常平仓之事的实为宰相。
宋地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因此户部右曹是不可能对宋各路、各州府对常平仓事务面面俱到的,特别是一些偏远之地,如川陕、广南、福建等地,更是鞭长莫及,因此又在路一级置主管常平仓事务的衙门与官员。
宋熙宁二年以前,转运司或提刑司兼领各路常平仓事务,直到熙宁二年,王安石变法,诏令向各路派遣提举官、同管勾官,自此就由提举司主管常平仓事务,当然,提举司并不专管常平仓事,同时也兼领农田、水利、差役等事。
而州府一级的常平仓事务是由知州、知府、通判或其幕职官兼领,或由常平管勾官专管。
一般来说,各路府州军需差官一员主管常平钱谷,十县以上州军差官二员分管,没有置通判的州府,才由知州兼领常平仓事务。
因此此时泉州常平仓事务是常平管勾官专管,但知州或通判负有监管之责,这其中一般是由通判监管,


相关章节: 第二十五章 水患第二十六章 君子小人第二十七章 私奔第二十八章 天上掉下来一个仇人第二十九章 泉州第三十一章 常平仓(下)第三十二章 两种结果第三十三章 忍耐第三十四章 主观臆断第三十五章 左右为难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