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决战1984 第四章:鲁尔—帝国最后的创伤 三

第四章:鲁尔—帝国最后的创伤 三


推荐阅读: 都市少年医生官场铁律网游之焚尽八荒君临韩娱无上降临地球版本更新大将陈飞尘热血传奇之路家有仙园重生香港大亨武修成圣阴阳鬼厨

讳地一再敦促接任罗斯福的杜鲁门有必要在整个战线上尽可能深入东方与苏联红军会师。
但是真正促使美国军队进入奥地利西部却是艾森豪威尔为追求纯军事目标而作出的决定。在完成了对鲁尔区的包围之后,美国在欧洲大陆有三个主要战略目标:首先长驱直入,越过法、德边境地区,与苏联红军会师;下一步是同时向两侧推进,在北翼切断丹麦德军的退路,在南翼深入并占领奥地利西部山区即所谓的“棱堡”。根据美国方面情报,纳粹党的余部正在德国南部和奥地利附近山区正在准备作拚死的防御战。
当然第三个目标是次要的,而且是要继其他两个目标之后达到的,因此当苏联军队占领了包括维也纳在内的奥地利近三分之二的国土,美国的第三军和第七军才从西北方面进入奥地利。尽管在意大利方向驻守的德国军队给予了最大程度的让步。但是事实上美、英盟军实际控制的奥地利领土只有最西面的福拉尔贝格州、多山的蒂罗尔州以及南面的克恩顿州、施蒂利亚州的部分地区。
在不对等的条件下,自持实力雄厚的苏联没有理由去考虑所谓分区占领的问题。莫斯科电台很快便单方面宣布奥地利临时政府组成,使西方国家大为震惊。因为从1944年的早些时候便已有小道消息传出,说莫斯科已经挑选出一个由**人组成的委员会,充当奥地利临时政府,但是这个消息毕竟一直没有得到苏联官方的证实。
实际上苏联在奥地利并非没有合适的代言人。有三个著名的奥地利**人在战时偶在苏联避难,他们是前**书记约翰·科普莱尼希、恩斯特·菲舍尔和弗朗茨·霍纳。其中菲舍尔可以说在战时最为富有领导人旗帜,他在莫斯科电台向奥地利民众作定期广播,直到他在战争结束时归国为止。而霍纳则在南斯拉夫积极从事游击活动,成为奥地利游击队的领导人。但是最终被莫斯科看好的还是在战争中比较低调的约翰·科普莱尼希。、
在以后几周内,奥地利境内的局势迅速陷入僵局。其背景自然是三个主要占领国的关系日趋恶化。但是莫斯科方面并不介意,因为此刻第三帝国已经轰然崩溃,苏联不再需要西方世界的支持,何况此时在战后德国的处理问题上,在关于波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问题,西方盟国和莫斯科都存在着争执。斯大林不介意在奥地利问题上用独断专行的方式给予西方世界更为明确的压力。
不过奥地利人并不打算放弃投奔西方阵营的机会,尽管西方世界面对苏联的红色铁骑和手握的毁灭性力量颇为忌惮。但是在战后由苏联政府所一手操办的奥地利全国开展中央议会和州议会选举之中,尽管得到了苏联方面的大力支持,奥地利**人所获得的选票并没有能够压倒由奥地利人民党和社会党组成的右翼联盟。
选举结果有趣地证明,尽管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奥地利的民主党派在纳粹的独裁统治之下遭受压制而销声匿迹,但奥地利人的政治忠诚还是坚持不衰。和第一共和国的初期一样,天主教势力强大的农村地区主要是投人民党的票,而城镇则投社会党人的票。苏联当局过高地估计了**人竞选的实力,到选举揭晓时他们才大吃一惊。
不过虽然莫斯科方面感到颜面尽失,但是当选为奥地利第二共和国总统的卡尔·伦纳博士还是不得不任命**人约翰·科普莱尼希为联邦总理,而更为关键的内务部则交给了同样来自**的恩斯特·菲舍尔,因为在施瓦岑贝格宫前的广场之上已经竖立了巨大的红军纪念碑。造型是一个一手擎旗,一手持盾的苏联士兵,他象征着解放,更象征着无与伦比的力量。
而与此同时,奥地利与昔日的藩属—南斯拉夫之间还存在着复杂的边境纠纷,一旦维也纳失去了莫斯科的支持,那么铁托对克拉根福的领土要求便随时可能导致奥地利国土的沦丧。而西方世界对于奥地利人也并非全都那么友好和慷慨,最后进入奥地利西部地区的法国人就表现出了不亚于莫斯科的贪婪,他们不仅


相关章节: 第一章:库尔斯克:众生的苍穹 三第一章:库尔斯克—众生的苍穹 四第一章:库尔斯克—众生的苍穹 五第四章:鲁尔—帝国最后的创伤 一第四章:鲁尔—帝国最后的创伤 二第一章:血色黄昏 二第一章:血色黄昏 三第一章:血色黄昏 四第一章:血色黄昏 五第三章:长空死斗 二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