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宰执天下 第40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

第40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上)


推荐阅读: 南风知我意顾少宠妻成瘾重生完美时代无敌真寂寞无敌剑魂大道争锋惊雷大魏宫廷万古第一杀神(万古第一狂神)放开那个女巫择天记大王饶命

容易安排了吕惠卿为崇文院校书,在天子近前以备咨询。但据说吕惠卿的父亲最近身体并不好,可能过段时间他的第一号助手,便要丁忧归乡。
均输法得罪了京城里的豪商们,因为他们通常与宗室联姻最多,所以一并得罪了宗室。青苗法得罪了以高利贷为生的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农田利害条约还好一点,不过是鼓励地方修造水利,多多开辟荒田,可说不定在实行过程中,地方官员会摊派劳役和费用,还是会惹到一批地方世族。
太急了!王安石视线漫无目标在黑暗中游走,心中叹着,实在是太急了!一次过便捅了几个马蜂窝,如何不会朝野骚动。
可若不是年轻的皇帝心急,他又何必接二连三推出各项变法条令?一年颁布一条,有个缓冲的余地,方才是正理。
变法之要,首在得人。他王介甫仕宦三十年,沉浮官场,纵然不愿同流合污,却如何不知循序渐进的道理?让提拔起来的人才在历练中分出高下,辨明贤愚,这才是正道。但天子等不得,国库等不得,均输法、青苗法,农田利害条约,一桩桩法案颁行得如此仓促,不都是因为赵顼想快点看到成果,所以要尽速充实国库吗?
可现在好了,因为韩琦的一封奏章,赵顼便变了颜色。
王安石悠悠长叹,若天子不能坚持,他入朝两年来一番心血又是何苦?
如此下去,一切都要打回原形,就像仁宗庆历年间的那次新政,起得轰轰烈烈,去的悄无声息。范文正当时的人望并不在自己之下,意欲革新的意志尤其坚定,他一笔一勾的划去不合格的官员,连‘一家哭何如一路哭?’的话都说出来,欧阳永叔又抛出了《朋党论》,以对抗吕文靖【吕夷简】一派的指责,为了推行新政,他们得罪多少人?但最后,仁宗皇帝退缩了,还是一切成灰,出京的出京,贬职的贬职,烟消云散,仿佛一场噩梦。
说起来,如今变法的危局,其实就是庆历新政的翻版。如果不能度过这道难关,二十年前范仲淹的失败和落寞,便是日后他王安石和他的一众助手的下场。
王安石绝不甘心!
他等了几十年,好不容易才等到一个实现心中抱负的机会,哪能就这么化为泡影?
但局势危急如此,以韩琦为主的反变法派已经磨刀霍霍,要想斗败他们,只有破釜沉舟一途!
抬手从书架上抽来一片纸,王安石提起了笔,开始草拟起自己的请郡出外的辞章。
他要辞去参知政事之位,到地方上去——如果赵顼不能给他一个满意的交待。这是以退为进,也算是给天子的最后通牒。
没有犹豫不绝的余地,王安石必须让皇帝从他和韩琦之间作出一个选择。就让天子自己衡量一下好了,究竟是继续推行变法,以求富国强兵,还是按照韩琦这些老臣的想法,狗苟蝇营的拖下去。
这就是王安石的性格,言不苟志,行不苟合。一如他早年在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所言——‘时然而然,众人也;己然而然,君子也’。
世人说他是集天下人望三十年。这不过是因为他屡次拒绝入京担任天子近前的侍从官,而留在地方上的缘故。不爱名位,性格清介,儒生们都在夸赞这样做的王安石。
不爱名位?
错了,他王安石爱名位!只有拥有了名位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不爱名位的种种表现,只是过去的三十年一直没有得到一个一展才华的机会。只有天子支持,他才会坚持。
辛辛苦苦写了万言书,天子也不给个回复。所以当王安石看到仁宗皇帝无法坚持变革朝政,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自担任过度支判官后,他便拒绝再担任修起居注一职。
修起居注的任命,是记录天子的言行,天天都能面圣,是晋身的快车道。平常官员照规矩推辞个两三次便会接任,司马光也只辞了五次。可他王安石硬是辞了九次,甚至为了躲避传诏的内臣而避身到厕所里,这不是待价而沽,不是欲擒故纵,因为他实实在在的不想做。虽然最后还是接了


相关章节: 第38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六)第39章 太一宫深斜阳落(一)第39章 太一宫深斜阳落(二)第39章 太一宫深斜阳落(三)第39章 太一宫深斜阳落(四)第40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中)第40章 中原神京覆九州(下)第41章 辞章一封乱都堂(一)第41章 辞章一封乱都堂(二)第41章 辞章一封乱都堂(三)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