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宰执天下 第271章 长风(八)

第271章 长风(八)


推荐阅读: 南风知我意顾少宠妻成瘾重生完美时代无敌真寂寞无敌剑魂大道争锋惊雷大魏宫廷万古第一杀神(万古第一狂神)放开那个女巫择天记大王饶命

走出明诚先生祠时,雨还在下着。
雨线如丝,淅淅沥沥的,已比早间时小了许多,落在积水的地面上,悄然无声。
明诚先生祠修在横渠镇南的大振谷迷狐岭上,前面是能容纳上千人的广场,后面则是张家的墓园。
韩冈撑起伞,走到祠前的广场上,回头看祠堂。
黑瓦白墙的建筑,占去了十几亩的面积。从前到后三重院,其后一片松柏长青,丛丛密密,在淋漓的雨中,色泽更加分明。
“这是公材当年亲自住持修建的。”苏昞走到了韩冈的身侧,同样打着黑色油布伞,一同望着祠堂,“一砖一瓦,黄沙水泥,一样样一桩桩他都要检看过。谁能想到……”
满腔话语最终还是化为一叹。
一条青石台阶就从祠堂后传出,笔直的通向山上更高处。一百六十级台阶上,便是张家墓园。
张载父母,张载本人,张载弟弟张戬,以及张载张戬夭折的子女,都归葬在墓园中。还有张载之子张因张公材,前年祠堂落成之后不久病死,也葬入其中。
韩冈刚刚从京师回来时,时隔多年第一次回到横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参加张因的葬礼。
整治墓园,监修祠庙,做好了这一切,人进坟茔,牌上供桌。对不相干的外人,是神秘中隐含因果的上佳谈资,可放在亲近之人身上,就只有难以言述的痛惜了。
韩冈也一叹,“世事难料处,往往如此。”
不过终究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当初的惋惜和感慨早就在时光中消磨,于今也只剩下几声叹息。
韩冈看了看苏昞,横渠书院的老山长早已是满头银发,虽然看起来身体康健,精神矍铄,可在风雨天,湿寒气侵体,总不是养生的道理,“季明兄,差不多该回去了。”
“再走走。前面那条小路过去,是正蒙亭,下面石刻东西二铭,是先生的真迹。”
“有多远?”
苏昞哈哈笑道,“别多担心,愚兄哪天不走上几里路?出来才多一会儿?!再走走,再走走。”
苏昞兴致很高,催着韩冈。两人走出广场,沿着左侧的一条蜿蜒的小石板路,走上十分钟,就看到了一座八角凉亭。
凉亭位于山坡上,台基是一块突兀高起的水泥台基。
台基高出路面两丈多,台基临路的一面被人工抹平,刻上了张载手书的东铭和西铭。台上小亭,入口挂有正蒙二字的匾额,同样是张载的笔墨。
苏昞介绍,台基内加有钢筋,坚比铁石,就连小亭的柱子,看起来像是木制,其实内里也是水泥,外面包了木皮上漆,“除非地震,雷劈都伤不得。”
不过相应的,工价和工时皆远比普通亭台要高出许多。他笑着指着台基几步外竖着的功德碑,“这里面,可是有玉昆你的一份。”
“倒是记不得了。”
韩冈年年都给横渠书院捐钱捐物,是书院最大的捐助人。除此之外,书院要修路、修桥、修教室、修宿舍、修食堂、修操场、修花园、各色名目,平均每年都有七八次,只要将请款单递到韩冈这边,基本上韩冈都会掏腰包。但这些事,韩冈都是交给王旖去管,哪里会知道山里面有个亭子是自己捐的?
他看了看碑文,“只百贯也能排第一?”
捐资修的不止是眼前的亭子,连同大振谷两侧的道路,一直到太白山内的盘山路整修,总价是三千余贯,韩冈的捐资只能排在三五名的样子。最多的是一位商人,雍秦总商会眉县分会副会首。
苏昞指指韩冈在碑文上的头衔:“开府仪同三司、中书门下平章事,比财主更压得住阵脚。此碑立于此,鬼神也要退避三舍。”
“镇宅吗?”
苏昞失笑:“神荼郁垒当让一头地。”
韩冈也哈哈笑:“不需他们让,明日且出一堂札,着二人权发遣监后门事。”
说笑间,苏昞带着韩冈绕着台基半圈,沿着一条石阶拾级而上。
“难怪。”
进了亭中,韩冈不禁一声惊叹。他这才明白为什么亭子要建在此处。
山路蜿蜒几十里,便亭


相关章节: 第254章 新议(20)第255章 新议(21)第269章 长风(六)第270章 长风(七)第256章 新议(22)第257章 新议(23)第272章 长风(九)第258章 新议(24)第259章 新议(25)第273章 长风(十)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