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三国之乱世枭雄 第两百二十六章张纮(2)

第两百二十六章张纮(2)


推荐阅读: 甜宠娇妻:总裁的秘密情人王爷饶命,王妃又携款潜逃了王爷饶命,王妃又携款潜逃了炼出长生药的我十分后悔九天帝尊巨龙哥斯拉穿书女配不想作妖只想读书我要与超人约架豪门总裁俏娇妻豪门总裁俏娇妻大虞龙主婚情告急:偏执大佬宠入骨

曹操想让张纮劝引孙权归降,外任张纮为会稽东部都尉。
陈琳著有《武库赋》,张纮读后写信称赞陈琳的文才。
陈琳说王朗与张纮及张昭两人相比,是小巫见大巫。
孙权刚刚统事时,正当盛年,吴夫人以外部多难,深怀忧虑劳苦,多次感谢张紘,嘱咐他们的辅助之义。
张紘立即上书答谢,思索的唯有补过误。
每当有秘密的计谋,与四方结交,经常由张紘和张昭负责起草。
张紘以孙坚击破董卓,扶持汉室的功劳和孙策平定江东,建立大业写了一篇铭记颂扬,写完后呈给孙权,孙权阅读悲痛伤感,说:“君真了解我家的经历啊。”
孙权对群臣大多直接称呼其字,唯独称呼张昭为张公,称张纮为东部,可见孙权对二人的器重。
建安十三年,孙权任命张纮为长史,随军征讨合肥。
孙权率领轻骑准备亲自前往突击敌人,张纮劝谏说:“兵器即是凶器,战争即是凶险,现如今您依恃旺盛雄壮的气势,轻视强大凶暴的敌人,三军将士,无不寒心。”
“虽说斩敌将夺敌旗,威震敌军,但这只是偏将的责任,而不是主帅所干的事情。希望您抑制住孟贲、夏育那样的勇猛鲁莽,胸怀成为王霸的大计。”
孙权接受了他的建议而放弃了行动。
回师后,第二年孙权准备再次出兵,张纮又劝谏说:“自古以来帝王是承受天命的君主,虽有皇灵辅佑在上,文德传扬于下,也要依靠武功来昭其勋绩。然而武功贵在因时而取,然后才建树威势。”
“如今您正遭遇汉家四百年未有之厄运,有扶助危难之功业,理当暂且隐伏偃息军队,广泛开垦农耕,任贤使能,务须崇尚宽和仁惠政策,顺应天命来施行诛讨,这样就可以不劳师动众而天下平定。”
于是孙权便停止了军事行动。
张纮建议应当离开吴郡移都秣陵,孙权依从其说。孙权让张纮回吴郡接来家眷,走在半路上张纮病逝。
临死前,他授意儿子张靖给孙权留下书笺说:“自古以来有国有家之人,都想修治德政来兴隆盛世,至于他们的治理,大多没有理想的结果,并非没有忠臣良将相辅佐,不是不明白治国的根本,而是由于君主不能克服自己的好恶情感,不善于听取意见。人之常情是畏难趋易,喜好相同的意见而讨厌不同的意见,这与治世法则正好相反。”
“《易传》有言‘从善如登山,学坏如崩山’,是说学好不容易,君主继承数代相传的基业,凭借自然的趋势,掌握着驾御群臣的八柄权威,乐于做好做的事、听好听的话,无须向他人索求什么。”
“而忠臣心怀难于进用的治国之术,说出逆耳的忠言,两者不能相互合意,不也是理所当然吗?不合就会产生隔阂,巧言令色之人便乘虚而入,君主就会被假忠迷惑眼睛,贪恋小人的恩爱,于是贤愚混杂,长幼失序。”
“这些情况产生的原因,是人情关系扰乱了正常的统治秩序,故此圣明的君主醒悟到这一点,如饥似渴地寻求贤才,不厌其烦地接受忠谏,克制感情、减抑**,为了道义而割舍恩爱,在上者无偏颇错误的任命,在下者也就绝了非分之念。”
“您应当加以三思,忍受辱垢、掩藏锋芒,以成就仁义泽被天下的大业。”
建安17年,张纮卒,时年六十。
那么这里问题来了,张纮作为东吴齐名于张昭的名臣,为何在后人眼中却籍籍无名呢?有几点原因
第一就是三国中的名人,现在人大部分人受演义的影响比较大,而在演义中,孙策的戏份并不多,而张纮主要功绩在辅佐孙策,所以这也就影响了张纮的知名度!
第二就是张昭之所以有名,那时因为张昭曾是孙策的托孤大臣,而孙策死时,张纮还在许都做官,所以即使张纮和张昭合称“二张”,张纮在东吴的地位也远不如张昭。
第三就是张纮死的比较早。
张纮早在东吴虽然名气很大,但是官职却不高,这主要也是受孙权的限制。


相关章节: 第两百一十四章无题第两百二十四章无题第两百一十五章还是无题第两百二十五章张紘(1)第两百一十六章赵云第两百一十七章无题第两百二十七章曹操的安排第两百二十八章实力发展第两百一十八章刘协回师第两百二十九章鲁肃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