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869 国际捕快衙门

869 国际捕快衙门


推荐阅读: 最强道长:开局就是神仙德云小师爷空间渔夫斗罗大陆之天机系统三国从救糜夫人开始狩猎,然后吃这个体质便宜卖穿书:逆徒他又想欺师洪荒之雷泽大尊大唐:开局错认皇后当岳母道诡异仙荒野求生,我被迫无敌了

太子朱慈烺的奏章,自然是直接送到宫里去,呈送到崇祯皇帝的案头的。
当崇祯皇帝看到这份奏章的时候,朱慈烺不明白官宦世家的孙之獬一家为什么要选择举家搬迁藩国去,他却是明白的。
因为孙之獬一家的仕途,就是崇祯皇帝本人授意,绝了他们的念想的。
崇祯皇帝觉得,这还是自己仁慈,要不然,早弄死这个恶心的人了!
别人不知道孙之獬,但是崇祯皇帝因为有刘伟超的存在,自然就知道原本历史上的大事,也就是这个孙之獬干得好事!
满清入关,孙之獬为了讨好满清,第一个剃发易服,结果被汉官和满官都不待见,便上疏提议让朝廷之前颁布的剃发令加快执行。疏言:“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
就是他的这份奏疏,掀起了华夏的腥风血雨,不知道多少人因此而死!
完全可以说,他让当时有骨气的汉人差不多死绝了!
虽然说,在崇祯皇帝的角度来说,他的这道奏疏有利于反清复明,但是,他的行为,并不是为了大明朝,而是一己之私,连祖宗都不要的。
这样的一种人,不妨碍崇祯皇帝极度恶心他。
也是这样的一种人,要跑藩国去之前,狠狠地祸害了当地百姓,或者说乡绅,似乎也不是什么意外之事。
崇祯皇帝看到朱慈烺这份奏章,一是因为犯事者是孙之獬这个“名人”,二是朱慈烺自己总结,这种在大明犯事后逃到藩国去的做法普遍,如果不加以限制,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多,对于大明律法是一种挑衅,不管是为民,还是为朝廷威严,都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大规模发生。
对此,崇祯皇帝还真得重视了起来。
不过有一点,他也有点奇怪的。
既然这种事情,这么大规模的发生。虽然说,以偷鸡摸狗,骗人钱财的事情发生,但是也不是没有杀人放火这样的大案,但是为何就没见到底下报上来呢?
此时的崇祯皇帝,哪怕是儿子上的奏章,他心中有疑惑,也不会偏信,便传旨厂卫,让西厂和锦衣卫分别去调查。
一查之下,厂卫给出来的结果,和太子朱慈烺所奏大体上是符合的。
也就第一个藩王周王就藩吕宋的时候,这个情况还不明显。从唐王开始,在大明国内触犯律法的人,为了逃避官府问罪,就有逃去藩国当民了。
对于此事,崇祯皇帝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根据直觉,这种事情一如太子所说,确实是有问题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把藩王都封出去,是他定下的国策,如果藩王在国内招不到民众随其就藩,那藩国的治理便是一个大问题,也会影响藩王就藩海外的。
这是个问题!
万事不决问刘伟超!
这是崇祯皇帝的习惯了,事情调查清楚之后,便向刘伟超发起了视频通讯。
当视频接通的时候,崇祯皇帝就把这个情况说了下,然后问刘伟超道:“你们后世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又是怎么处理的?”
大明朝还真没有先例可以参考,至少在以前,藩王可都是在国内的。大明的藩属国,那也只是名义而已,和大明的直属关系没有那么明显。最为主要的是,在藩王封建海外之前,大明百姓和他国的流动性是非常少的,少到可以忽略的那种。
因此,有个把触犯大明律法的,逃去了海外其他国家,甚至都不会上奏到皇帝面前。
当然了,如果对朝廷来说,罪行极大的话,那还是会追捕的。明朝这边,就有过一个例子。
东南沿海的一个大海盗闹得很凶,被朝廷水师击败,逃往了南洋,但是朝廷水师追了过去,最终把试图跑到南洋去创建国家的海盗给灭了。
比较讽刺的是,这个大海盗是想打吕宋的,西班牙人都慑慑发抖,结果朝廷水师到了之后,是联合了西班牙人一起灭了这个大海盗。要不然,南洋的历史都会被改写。
此时,刘伟超听到崇祯皇帝的问话之后,想也不想便说道:“这种事情当然是有的,


相关章节: 864 杀865 疯一般的欧洲866 好死不如赖活着867 骗局868 人心之恶870 天捕司871 浸猪笼872 就是这样873 皇权范围874 刀耕火种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