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关山屹月 170 韩范分歧

170 韩范分歧


推荐阅读: 直播鉴宝:宝友,这块玉可不兴戴袖里江湖云于日大秦:对抗一切才能赢永恒药主触及心底刚刚好三界圣尊姜先生的团宠小嗲精太娇了都市:破产老婆东山再起玄幻:卧底十年我成了绝世剑仙幸孕宠妻:战爷,晚安!洛诗涵战寒爵道医赘婿

因听说了韩琦、范仲淹要两路伐他,遂写投降书一封,差人送至范仲淹帐下。
仲淹得了元昊的书信,将信与夏竦、韩琦两个看时,韩琦立刻笑了道:“此是元昊、张元知道宋军要两路伐他,写信来故意使诈的,哪有无约而请和的。”这信夏竦也不信他。
这边仲淹心内道:“既然是元昊写信求和,不管真假,也派人去走夏境一趟,先探探底。或许将来真的能和,于两国边人百姓来说,也是件好事。”既这样想时,仲淹遂命部将陈隆随同使者一同入夏。
那一头陈隆跟随夏使入夏之后,不但没能见着元昊,一发张元都没有遇着。因人引荐,不容易才遇着了副相诺移赏都。不管陈隆说些什么,诺移赏都不过是敷衍。没奈何陈隆遂去拜见了张陟、张绛、徐敏宗、张文显等一班汉臣,怎奈这些人多是做学政、赋税、典礼、刑狱、屯垦、转运之类的事务,于军务事上接触不多,帮不上忙。
再且汉人远在夏地,因为自己身份尴尬,众人在说话上太过敏感,比诺移赏都更不敢多说。还有一些个敢说的,为了博得党项人好感,反而比党项人更加反宋。这厮们见了陈隆如仇敌一般,恨不得立刻就捉去打杀,照这个样子,陈隆如何继续再问!
平心而论,范仲淹书信里面的的意思,西夏朝中许多人都明白,他所提的,确实对宋、夏两边的百姓都好,而且却不知夏国的局势:因为元昊疑心大,再加上夏人多年反宋,莫说“求和”两个字不能提,就算据实说一点什么,单一句“宋人势大”之类的话,马上就有人跳出来,扣过来一顶“宋人奸细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帽子,轻者贬黜,重则杀头,处在这种情势之下,朝堂上下只顾着自保,谁还能顾得上百姓呢。
这种情况,多年前张元就上谏过,结果怎样?当初张元是元昊的心腹,仍旧被贬去张掖屯田,更莫说是旁人了。如今夏人有限的钱,全都用在了武备上,贫富明显,党争日炽,国内的局势,已经是一年比不上一年了。
陈隆好几次都碰上了钉子,心中烦闷。一日在兴庆吃酒时,突然想起来一个主意:兴庆城中,汉民商贾的人数不少,许多人与西夏朝中往来密切,消息灵通。从他们那里,或许能够打探出一些有用的消息。
既这么想时,陈隆随即去兴庆商贾中碰个运气。兴庆商贾中汉民不少,花钱贷出去那么些银子,都指望着边境和平,这钱能够赚回来。若是两家认真交恶,关闭了榷场,钱打了水漂儿,众人赚屁。因此上知道了和谈这件事,都希望陈隆事情能做成。
过不多日,从这班兴庆商贾的口中,到底让陈隆打探到了一些消息,话儿需要从头说起。当年李继迁在地斤泽落脚,靠招徕本地的大族起家,其中权势最大的部族,一共有六家:有细封氏、颇超氏、拓跋氏、卫慕氏、没藏氏、野利氏。这六族是李继迁靠他们起家的,全都是权势熏天,人口众多,兵马无数。无论哪一族拿出人来,都可以打下来一座城池。
当年细封古力背反投宋,细封氏除去逃亡宋朝的那一支以外,其余已被元昊杀灭,细封一族因此败落。后来因颇超往利几失韦州,元昊震怒,杀灭颇超往利一家,颇超氏从此亦随之败落。等到元昊叔父山遇惟亮投宋时,元昊射杀惟亮一家,虽然拓跋氏并没灭族,到底撤了惟序、惟永的官职,拓跋氏一族从此亦不得重用——要不说嵬名守全即便是有才,也难以大用?有了山遇惟亮前车之鉴,王族恐怕也再难掌大权。
其他卫慕这一族,因当年卫慕山喜谋反,卫慕一族已全数被诛。没藏氏本来不是党项族,是早年间凉州吐蕃人投来的,若放在当年还是大族,如今除了看护京畿,族中的人,官职倒不是甚大。唯有野利氏这一族,如今却是炙手可热:非但出了一个皇后,皇后的次子又是太子,旺荣、遇乞都掌着重权,倒是比先前更风光了。
因野利族势大,朝堂中有许多纷纷投至他们家门下。许多人甚至对元昊的发话胡乱搪塞,暗地里却


相关章节: 165 杨夫人怒告开封府166 范仲淹上呈《百官图》167 欧阳修夜著《朋党论》168 范仲淹新任安抚使169 种仲平新筑清涧城171 范仲淹递书李元昊172 任部署被困好水川173 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174 富弼使辽175 密州琐事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