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埋葬大清 第三百零七章 更头疼的问题!

第三百零七章 更头疼的问题!


推荐阅读: 长宁将军我的基因无限进化奥能之辉士兵突击之侦察尖兵穿越后我凭读书拯救世界重生我真没想当暖男叶栗陆柏庭我在御兽世界里卖盲盒重生三国从养鸡开始你们别来搞我啊在吞噬星空当神豪的我真的太难了灵武家族崛起

两千多个县有一部分是五小工业齐全,剩下的大部分都只是拥有一到三种小工业的工坊。
即便如此,这也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量了。
而更要命的是,大明所拥有的可不仅仅只是五小工业的工坊,其他各种乱七八糟的工坊还有一大堆。
比如说山东布政使司,平均每个县都有一家酒厂,像江浙福建一带,更是平均每个县都能有一家纺织工坊,每两三个县就能有一家茶叶相关的工坊,像蒙古布政使司那边儿就更神奇了,各种罐头工坊简直就是遍地开花。
现在整个小破球上,其他国家所拥有的工坊数量全部加在一起,可能也赶不上大明的工坊数量多。
蒙古布政使司的扛把子甚至敢公然叫嚣,说预计在十年之内,让蒙古布政使司的罐头产量超过整个欧罗巴的罐头产量。
当然,这种屁话基本上听听就好,可千成不能当真——罐头的生产技术刚刚从大明传到欧罗巴那边还没两年的时间,蒙古布政使司的罐头工坊已经提前生产了好几年,拿这个跟人家欧罗巴比,这他娘的不是欺负人么!
只是再怎么说,也终究是无法改变一个令人蛋疼的事情,那就是整个大明的各种工坊,一直都存在大量重复建设的问题。
如果是在人口数量过剩的情况下,重复建设倒也不是没有好处,比如说原本两个人的活交给三个人去干,不仅解决了工作岗位的问题,同时还提高了产能,也算得上是一举多得。
然而在人口数量极其短缺的情况下,这种重复建设的问题就使得工人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变得更加明显。
只是不管朱劲松怎么暗自头疼,曾诚还是接着说道:“陛下,臣以为各地的五小工业或者其他的工坊,眼下该是到了整顿的时候了。”
朱劲松嗯了一声,问道:“曾卿所说的整顿,是如何整顿?”
曾诚斟酌着说道:“启奏陛下,臣以为,遍地开花的各种工坊虽然有其好处,然则也是如今丁口数量短缺的根源之所在。”
“另外,各地都有了各种各样工坊,也在一定程度上面造成产能过剩——比如说江浙一带,几乎每个县都有蜡烛工坊,原本一省之地的产量就足以供应整个大明的需求,现在几个省都在生产蜡烛,这就使得蜡烛的价格一直上不去,海外诸国也吃不下这么大的产量,所以就使得蜡烛的价格一直都上不去。”
“另外,某些地方也并不适合发展某一类的小工坊,比如江西布政使司那边儿就不适合搞什么罐头工坊,然则在工部和户部的要求下,江西布政使司那边儿也有大量的罐头工坊,这些罐头工坊所生产的罐头,无论是远销海外还是往大明各地销售,其实都不如蒙古布政使司以及沿海各布政使司的罐头。”
听完曾诚的意见之后,朱劲松却不置可否的嗯了一声,然后又慢慢的曲起手指敲着桌子——工坊重复建设带来的浪费是必然,以后慢慢走向合并,提高效率和竞争力也同样是必然。
但是,大量的工坊合并,其实就意味着城市化的推进,而城市化的推进,又会带来大量百姓要放弃田地、大量人口集中到一处等等乱七八糟的问题,从而又会衍生出留守老人儿童、房地产等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问题。
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好解决吗?不好解决。
不解决行吗?不行。
放任各种工坊重复建设,继续维持住现状?还是不行。
直接下狠心,开始推进城市化的进程,牺牲掉一代人以换取更好的未来?这种做法倒也不是不行,但是朱劲松又不愿意这么做。
说是又当又立也好,说是优柔寡断也罢,朱劲松其实从心里不愿意接受这种做法。
铁西往西再往西,一把瓜子就……曲某人的母亲倒是一个好母亲,可是东北的老百姓呢?
再者说了,各地都发展五小工业,大力建设各类工坊,这也是一开始的时候大明朝廷定下的基调——朝廷定基调容易,改基调也容易,但是不能因为朝廷要改基调,就让老百姓来承担一切。
然而还没等朱劲松想出该怎么解决各


相关章节: 第三百零二章 狗,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第三百零三章 他们就没有衰落的时候?第三百零四章 忠犬一样的倭奴第三百零五章 脸盲,分不清楚蛮子是哪个国家的人第三百零六章 大明的各种问题第三百零八章 试点第三百零九章 路易十六的神操作第三百一十章 派人去法兰西第三百一十一章 强行洗地?第三百一十二章 往死里坑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