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这个吞金兽不好养 第两百二十五章 穷和富

第两百二十五章 穷和富


推荐阅读: 回到清朝做盐商穿越后的我在灵能星空当总督走出十里坊马云腾第一薅神(芊舟)玉连城(柳风折)诸天从陆小凤开始玉连城玉天宝只有我是死灵法师亿万团宠小奶包诸天从陆小凤开始(柳风折)最新五年后,她女扮男装带俩娃回来了消逝的魔环

象,绝大部分父母都没有意识到,孩子是在模仿自己啊。
因为你是怎么做的他就会怎么做。
当然了,等他长大了,他也会这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并且也会头头是道,但是孩子依旧当作听不见,然后该干啥干啥。
也就是说,排除低概率基因变异的情况,孩子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两套基因,一套是生理学意义上的基因,你孩子长得像你,跟你有着一样的瞳孔颜色和耳垂形状,这是生理基因。
另一套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基因,你孩子做事方式也很像你,思考方式也很像你。
如果没有义务教育,你的孩子大概率就是你的翻版,这就叫社会基因。
义务教育改变了很多家庭的社会基因,毕竟能跟着牛顿学点基本常识,跟着鲁迅学能对社会和人性有所了解。
不再局限于所有知识都来自家长,但是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
也就是说,富人会把自己的一些经验传承给孩子,穷人会把自己的很多方法和理念传授给下一代,尽管很多东西他自己也知道不对,但是不知不觉就传递下去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父母啥样孩子也啥样,多么令人悲观和不安。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从父母那里并不能学到多少有用的生存技能,因为父母辈的人也不大明白如何加强自己的生存技能,更不知道如何把生存技能传递给下一代,而且这种状态会一直通过社会基因向下遗传。
这一点在农业时代特别明显,因为那时候读书是奢侈品,并不能像现在这样随随便便就能学习到知识,一般的家庭根本不去想读书学习的事,经验几乎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
只有类似曾国藩这种地主家庭,大儿子老老实实在家种地,剩下的孩子里选个脑子灵活的读书,这代人考个秀才,下代人就可以考个进士。
等到其中的一个出息了,就把家里其他兄弟也带出去,比如后来曾国藩发达了,就把自己的俩兄弟曾国华和曾国荃也带出来了,跟他一起在外边打仗立功。
后来曾国华阵亡在了三河镇,另一个弟弟曾国荃则混得风生水起。
古代整体遵循的就是一种进化算法,一步一步来,每代人中择优培育,如果一个人发达了,大家一起跟着发达。
现代社会跟古代相比,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德意志,被认为是后来德意志和美联邦迅速赶超日不落的撒手锏。
日不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他们的工作重点是煤矿和纺织,技术含量不高,日不落当时把工人当牲口使,用死了一批就换一批,根本没人力资源一说。
德意志是最早开始普及义务教育。
电力时代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得有相关知识才行。
日不落那种牲口教育模式就落伍了,因为不识字的人没法操作电力设备。
其后,注重教育,全民素质高的德意志和美联邦后来居上,这招后来又成了岛国、华国等后发国家的杀手锏。
义务教育强行把孩子们送到学校,一方面可以搞爱国教育,美联邦那样的一个大熔炉国家,每天早上孩子们都要背诵誓词,就是大家熟知的上帝之下,不可分割,时间长了,国家意识就出来了。
义务教育的另一个优势就是打破社会基因。父母知道的东西就那么点,孩子自然难以跟着父母学到知识。
而学校有义务教育,孩子被送到学校强行灌输宇宙大爆炸、进化论、分子生物学之类。
在华国,义务教育这些年创造了不少奇迹,穷得掉渣的村里竟然能出几十个大学生,改变了命运,突破了父母的天花板,不得不说义务教育功德无量。
不过能够考上理想大学的毕竟是少数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一种情况,即各个层次的人会聚在一起。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优秀的人会聚在一起,这倒也不是他们故意排外,而是一种能从数学上证明的同质化分层机制。
这种现象跨越物种,跨越文明,任何地方都存在。
也就是说,假如你是个穷人,你离开


相关章节: 第两百二十章 有一点头疼第两百二十一章 区块链第两百二十二章 股份第两百二十三章 大股东小股东第两百二十四章 股权激励第两百二十六章 区别第两百二十七章 从长计议第两百二十八章 股权投资第两百二十九章 互联网大会第两百三十章 理论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