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第七十六章 闻达于天下,留名于青史

第七十六章 闻达于天下,留名于青史


推荐阅读: 丹血汗青神魔道:末世劫年明国万历余下的,只有噪音我打造了旧日支配者神话修道从赶尸开始战龙无双陈宁宋娉婷全能奶爸:开局双胞胎我的武功带光环朱翊钧(键盘战斗家)明国万历txt玄幻:开局太帅怎么办我家娘子是女帝

沈廷扬脑子嗡嗡的,就跟电脑宕机,处理器一时间处理不过来一样。
秦朗明明只几句话,还有诸多的‘猜测’诸多的‘不确定’,可沈廷扬张了张嘴,就是发不出一声反驳。
因为这种可能性,并不是没有,相反还是很大。
大明因为钱粮事已经败坏了多次关键性决战,但京城的皇帝和朝堂重臣们却似乎永远不会接受教训。
比如在漕粮转运上,明明海运更省时省力,减少耗费,可朝廷就是不松口。
比如明末农民军几次以投降为缓兵之计,转眼又起,可大明的官儿却偏偏屡屡受降。即使熊文灿都为此掉了脑袋,但我就是照旧!
谁敢说这次秦军就不会重蹈郏城之战的旧辙呢?
上头那些大佬们,你永远猜不中他们的心。
而这若是一旦成真,后果可就不堪设想啊。
北地糜烂也,届时何人能为国家出力?指望关宁军吗?
作为一个经办了数年辽东钱响的官员,沈廷扬对关宁军的感官却很是不好。那哪里还是朝廷的经制之军啊,纯属吴氏私军也。
真到了关键时刻,他们这些年年都要耗费国家巨资的人马未必真顶的了用。
先前的松锦之战,已经足可见到关宁军的不堪了。
他们倒不是不能打,而是不愿意打。如此人马,那还要之何用?
就跟那些世代享受大明恩惠的勋贵之家,以及那些饱受隆恩的朝堂重臣们一样,皇帝都拉下脸来向他们募捐借钱了,一个个明明家财百万贯的,却都一毛不拔。
国丈周奎,内阁首辅魏藻德,等等,啊呸,恶心。
朝廷还恩养他们作甚?
这些人都靠不住。
所以,如今豫西的决战真的很重要,关乎大明命运。孙传庭的秦军一旦有失,怕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
量变引起了质变!
去岁大明关内关外两场惨败,已经叫朝廷威望扫地,稍后的柿园之役更雪上加霜。整个明军已然全无战心,这点你只看稍后的请军南略过程,就能知晓一二了。
如果接下的豫西决战,秦军再次败北,真有可能成为致命的一击的。
别看大明在宣府大同在北直隶还有不少的兵马,但那些人要么是屡战屡败的无胆之师,要么就是早已不堪战的败军之将,秦军一完,河东的周遇吉即便浑身是铁,也拈不出几根钉来的,于大局无济于事。
到时候难道还要指望吴家军来勤王救驾?
这不是笑话么。
沈廷扬在一刻竟突然觉得,真到了那个关键之时,眼前的秦朗都比堂堂的朝廷经制之师靠谱。
“一片赤诚之心?”
沈廷扬转过无数个念头,非常神奇的,他对秦朗的恶感竟消散了许多,但脸上依旧带上着三分嘲意。
眼中的秦朗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起来,沈廷扬发现自己从来就没真正的认识过眼前的小年轻,自己此前自以为的‘志同道合’,以为的青年才俊,都有着太多的主观意愿了,太想当然了。
或许这也是他警觉心升起那么迅速的一个原因。
——现实与他所想的太不同。
而现在这个人就在他的跟前,可沈廷扬把眼睛睁的再大再圆,也不能透过那外在的迷雾看清楚他真实的内心。
他真就没见过哪个老百姓能拉起五千水陆军,还配置着不少甲衣和火枪的。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他的心理底线。
不过神奇的地方就在于他被秦朗一通话过后,心中竟然有了两分认同。
秦朗郑重其事的道:“自是一片赤诚。”
把手向着孝陵方向一抱,“我大明太祖皇帝,以淮西布衣黔首之身,仗剑讨乱,十五年之间,遂成帝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得国之正,无出其右者……”
关于得国正不正这件事,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非常在乎。朱明一直以来都强调自己得国最正,从刚开始的把自己和汉朝相提并论,“得国最正,惟汉高祖与明太祖”,后到逐渐演变为“历来得国最正者,惟我朝太祖”。
刘三还吃过大秦的禄米呢。
可是人家老朱家不是纯粹的自己


相关章节: 第七十一章 分家第七十二章 大明已经不是从前的大明了第七十三章 秦朗水师第七十四章 这奢靡的生活啊第七十五章 沈公以为如何?第七十七章 自己怎么就傻逼了呢?第七十八章 温家来投第七十九章 愉快的一天第八十章 秦大官人的钞能力第八十一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