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第一百一十章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一日

第一百一十章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一日


推荐阅读: 丹血汗青神魔道:末世劫年明国万历余下的,只有噪音我打造了旧日支配者神话修道从赶尸开始战龙无双陈宁宋娉婷全能奶爸:开局双胞胎我的武功带光环朱翊钧(键盘战斗家)明国万历txt玄幻:开局太帅怎么办我家娘子是女帝

津门城内一片沉寂,各部死气沉沉,大门紧锁,空无一人。
当宣府总兵官王承允投降李闯的消息传到之后,城内就张皇难安,人心涣散,因为局势发展到这个地步,但凡明眼之人都能感觉得出大明朝药丸。
大同、宣府两镇的投降,几乎宣告了李闯军兵临燕京城下的必然。
崇祯帝急调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齐鲁总兵刘泽清等入卫京城,并号召在京勋戚官僚捐助饷银。
可惜,后者捐款寥寥,前者吴三桂还不见动静,后者刘泽清更是远在齐鲁。
这时候崇祯就又不在乎失三百里国土了。
去岁,崇祯帝就有调吴三桂入京,拱卫京师的念想。然而兵部尚书张缙彦进言:“三桂之调不调,视宁远之弃不弃。”首辅陈演、辅臣魏藻德紧接着就四处宣扬国土不可轻弃论,说什么无故弃地二百里,臣不敢任其咎。还引汉弃凉州为证。所以直到现在,崇祯才明令调吴三桂率军入京。
真是渴的都要死了才觉得黄尿也他么是水。
津门巡抚兼兵备副使冯元飏早在去岁十月里就也曾上书崇祯,密陈南北机宜,当疏通海道,防患于未然。也就是要为南下南迁做准备了。
可现在宣府总兵投敌的消息都已传开了,还不见崇祯帝有丝毫的动弹,冯元飏急不可耐,数日前让儿子冯恺章携带奏折冒险进京,声称自己已经准备各种船只两百余艘,精兵千余人,亲自率领抵达通州,随时准备接应皇室南下。
但至今不见半点音讯传回。
冯元飏是睡卧难安,眼睛一闭上就屡做噩梦。
或是闯军杀入京城,或是崇祯帝走之不及死于皇宫,那皇极殿升腾起来的熊熊大火,总是叫他有种身处火海的炙热感。
今日午饭过后,他又来到了书房,提笔写起了大明太祖皇帝《北伐讨元檄书》里他最喜欢的十六个字:“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坐卧难安,心静不下来,就只能写字了。
“老爷,老爷,不好了。大沽口有警!”
冯家的管家鞋子都跑丢了一只,疯一样的跑来报冯元飏。
他可太清楚自己老爷的盘算了。
那要是大沽口真的被贼军给占据了,一切就全完了。
冯元飏重重的跌坐在椅子里,一颗心直若坠入了无底深渊。
大沽口本来是有守军的,可他为了筹集更大的军力——二百艘各类船只也的确需要很多的人手来操控,就把大沽口的兵马全调来津门城了。
大沽口总共就剩下了寥寥几个人,因为冯元飏觉得那里根本就不会有危险。
可要是一旦有了危机,这也表明大沽口必失无疑。
“快,快去找原毓宗、曹友义、娄光先。”
这三个人,一个是津门兵备副使,两个是总兵,空头总兵,曹友义手下只有五百兵,娄光先也不比他强多少。
也就比淮扬的刘肇基强上一点。
冯元飏对原毓宗感观很差,别以为姓原的这几天做下的小动作他没看见,只不过是国事艰难,天底下这样的官儿多了去了,冯元飏又挂心京城事,自要先稳定津门大局了。所以只能视而不见,看着原毓宗跟娄光先之流越走越近。
原毓宗三人很快就到了,不止他们三到了,副总兵金斌和津门卫指挥使杨维翰也到了。
但一群人到归到了,却全都束手无策。
大家对大沽口之敌之变故什么都一无所知,鬼知道要如何应对。
那怕能很坚定的判断大沽口事必非闯军所为的原毓宗,对于出兵也持保留意见。
大沽口堵上不是更好吗?
省的皇帝乘船打海路跑了。
跟李自成那边早有联系的原毓宗,要不是多年为官经历的多,演技过硬,人都差点笑起来。
甭管是谁在大沽口生事的,那都是大顺的好朋友啊。
自从知道了冯元飏的打算之后,他正发愁呢。这要是真让崇祯跑了,他该怎么向闯王交代呢?
当年赴官路上原毓宗遇到农民军,彼此达成协议,留下老娘为人质,自己做那边的内应。可惜河东任


相关章节: 第一百零五章 我可不是在胡说八道第一百零六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第一百零七章 起航北向第一百零八章 坏事,好事第一百零九章 三月份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呆若木鸡第一百一十二章 君王死社稷有什么意义?第一百一十三章 三月十五日第一百一十四章 您等贵人还是安分些的好第一百一十五章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