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我在大宋贩卖焦虑 第二百六十四章 磨人的科举!

第二百六十四章 磨人的科举!


推荐阅读: 骑砍战争之风众神世界从虫族开始崛起大国上医直播:长得太凶,开局吓哭女主播外挂级玩家奶爸凶猛农家小神棍超级医生废土何处是桃源我的恐怖直播间网游之不死剑神厨子很忙

陈宓第一晚睡得早,没有受到别人呼噜的干扰,早上起来精神饱满,就着炉子煮了点热水,将被掰开的糕点吃了吃,便开始答题了。
经义这些是基本功,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对于基础扎实的人就是送分题,对于基础不好的人来说,不懂就是不懂。
陈宓花了一些时间就将经义给搞定了。
按照后世的话来说,这一部分不是拉开差距的题目,主要是拿来筛选学渣的。
不过都是过了解试的,大多数人在这一块上也不会太差,无非是多得几分少得几分的区别罢了。
后面的应试诗倒是有些看头,不过这一块也是受过严格训练的,这一块考什么格律之类的。
后世人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实际上以中国人擅长考试的习性,只要是变成了考试,就会给你总结出考试规律来。
即便是看似靠天赋的诗赋也是如此。
科举的诗赋考试,始于唐玄宗时代。诗赋考试中所考诗赋多为律诗、律赋,其本身就已经格律化。
格律化意味着程式化,有规律的东西便可以被研究。
于是,研究诗赋句法、声韵、病犯、对偶的著作便应运而生,不断将程式化推向更高的水平。
所以市面上多有诗赋的考试教材。
比如王昌龄的《诗格》、《诗中密旨》, 旧题白居易的《金针诗格》、《文苑诗格》,以及李洪宣的《缘性手鉴诗格》、郑谷的《新定诗格》、王维的《诗格》、徐隐秦的《开元诗格》、王起的《大中新行诗格》、许文贵的《诗鉴》、姚合的《诗例》、任博的《诗点化秘术》、郑谷的《国风正诀》, 以及佚名的《吟体类例》、《诗林句范》等等。
别以为上面的就是全部哦, 因为那些都是晚唐时候的考试参考教材, 宋代的也有发展自己的参考资料,而且格法更加繁密琐碎。
唐五代研究赋格的专著亦不少, 如浩虚舟《赋门》、纥于俞《赋格》、范传正《赋诀》、张仲素《赋枢》、白行简《赋要》、和凝《赋格》等等。
与诗律研究一样,这些书的作者们力图要为赋构建起一个通行的格法程式。
现存唐佚名《赋谱》一卷,乃研究所谓“赋句”, 有壮、紧、长、隔、漫、发、送、虚、实等名目。
有些又分子目,如“隔”,谓“隔体有六:轻、重、疏、密、平、杂”。
当然,宋人仍有研究律赋程式的著作, 与诗一样,也益趋繁密。
参考书这么多,当然不可能全部都看,其实也不必全看, 尤其是陈宓这样有名师指教的, 怎么可能让他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在这上面,他自然知道怎么样去敷衍过去。
对, 的确是敷衍。
在张载看来, 以陈宓的诗词功力, 完全可不用考这两项,只是考试这个东西是没法挑选的, 只能整理出一套速成法给陈宓去训练。
以这套速成法练成的写诗法, 自然不能写出传世名作,但敷衍一下科举的诗赋却是绰绰有余了。
这本来就不是重点, 陈宓就跟填空一般将诗赋填上,回过头再看一遍,把自己给膈应到了。
这特么也叫诗赋?
不过考场上的东西历来如此, 考得原本就不是你的才华, 而是你的根基基础。
关键还在于策论。
说到这个,陈宓可就来精神了。
所谓策论, 便是类似于后世的当时政治问题加以论说, 提出对策的议论文了, 其实对于陈宓来说, 反而这个是最简单的,比起经义诗赋这些需要下苦功夫的,这个才是他最有优势的地方。
语文好的人都知道,议论文要写好,首先是有足够的分析能力,或者说,思想深度要足够深,才能够对一个观点加以深度的分析,这便是核心了。
陈宓前世是上市公司高管,又有信息时代的键政经验, 指点江山这可是传统艺能了,比起这时代的读书人来说,在见识上面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人。
至于什么格式论述之类的, 这些有张载在, 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另外一个很关键的是,便是要讨好当政者的问题。


相关章节: 第二百五十九章 市易法害人!第二百六十章 不敢下定论!第二百六十一章 吴充献计!第二百六十二章 跃龙门!第二百六十三章 春闱!第二百六十五章 刘攽!第二百六十六章 此子当为会元!第二百六十七章 榜下捉婿!第二百六十八章 春风得意马蹄疾!第二百六十九章 作弊也不简单!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