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孝与不孝生死绕 家教事关成与败

家教事关成与败


推荐阅读: 综武世界的宋青书末土之旅系统迟到五年,开局镇灭圣地直播手艺大师医者无双全球抽卡后我被迫欧皇了大明:开局被弃,永乐求我称帝让你代管新兵连,竟练成特种部队了?小单位种族对决:开局抽到华夏龙族蓝灵沐神特编第一作战连

早年第一次阅读《三国演义》时,对于其中一个情节,感到很是奇怪。这个情节就是:袁绍和袁术身为兄弟俩,为什么不团结?虽然兄弟阎于墙这类事,别说古代,就是现代,也是随处可见,容不得奇怪。但让我纳闷的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竟然没有说明袁绍和袁术之所以不和的原因,这有违小说的叙述风格。
参加工作不久,一同事因公受伤住院,领导派我和另外两个警员参与外卫值班。三班倒中,第二次开阅《三国演义》,结果意外发现,袁绍和袁术之所以不和,源因袁术系嫡出,袁绍系庶出。按照咱们绍兴的说法,嫡出就是"大娘生的",庶出就是"小娘生的"。"大娘生的"袁术,不仅非常看不起"小娘生的"袁绍,而且还经常欺侮"小娘生的"袁绍。惟此,袁绍对身为弟弟的袁术,也回以不待见的态度。
如此看来,袁绍应该十分在乎儿时的那段屈辱经历。或许是过份在乎,也就有了病态的表现一一听闻曹操出兵攻打刘备,谋士田丰建议袁绍趁机进攻曹操的大本营许都。袁绍以聪慧的小儿子罹病无心顾及政事为由拒之,气得田丰以杖击地:"千载难逢解决曹操的机会,就毁于一个孺子生病身上,可惜!"面对田丰如此感叹,袁绍仍说:"我不能亏待小儿子。"你瞧,袁术对袁绍造成的心灵创伤,大不?
袁绍在宠溺小儿子的同时,还下了另一步臭棋。他让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各领一支兵马,各守一座城池,又让三子袁尚打理邺城政务。谋士沮授、辛评提醒他,说这种不分主次的做法,恐滋后患。但袁绍表示:"我让三个儿子在职权、兵马、领地上一直处于势均力敌、相互牵制的状态,能会有后患吗?"
袁绍的这种平均主义做法,在他活着时,确实没有出过大的麻烦,但自从官渡落败,他本人染上重疴后,原先难以察觉的隐患,开始显现:三个儿子都认为自己具有统帅之才:袁谭以长子身份傲视袁熙、袁尚;袁尚心里鄙夷袁谭:长子算个屁!而袁熙,则思忖如何"渔翁得利"。
应该说,濒死前的袁绍,己经发觉平均主义隐伏的祸崇了,但优柔寡断的他,就是下不了确立世子的决心。公元202年,袁绍带着大业未竟之憾,忧愤去世。因袁绍死前没有明确把自己的权位和爵位传给哪个儿子,导致谋士辛评、郭图等竭力拥戴长子袁谭继承,而谋士逢纪、审配等全力拥护袁尚继承。最后审配假托了一个袁绍遗命,硬生生地让袁尚当了继承人。
自此之后,袁谭与袁尚交恶。两人先是私下互使阴招,继而公开自相残杀。袁尚的谋士逢纪,就是在这个阶段被袁谭所害。期间,袁谭因为实在吃不消袁尚的凌厉攻势,投了宿敌曹操。投了也就投了,但袁谭又想暗算曹操,结果事发被曹操处斩。之后曹操多次寻战袁尚,终致袁尚不敌,向曹操乞降。但已经吃过袁谭诈降之苦的曹操,哪会再对袁氏家族抱以信任?于是断然拒绝袁尚。不得已的情况下,袁尚逃到驻扎在故安的二哥袁熙处。就在兄弟俩对命运唏嘘不已之时,袁熙的部将焦触、张角,因实在忍不了袁家的衰败,突然反叛。仓促间,袁熙和袁尚只得带着残余,投奔乌桓而去。
乌桓就是时下的辽宁一带。公元207年,曹操听从谋士郭嘉之计,轻兵奇袭乌桓,双方在白狼山地段大战。曹操手下大将张辽,斩杀了乌桓首领蹋顿。袁熙、袁尚见势不妙,带着几千亲兵,转投辽东的公孙康。闻知两袁来投,公孙康思忖:如果自己接纳两袁,定会招至曹操仇视,无疑得不偿失。于是就在一马棚内事先布置伏兵,然后笑迎两袁入内。两袁不知是计,进入马棚,结果被割首做,送交曹操审验。据此,曹操彻底统一北方。假如袁绍地下有知的话,他肯定会瞠目结舌:由于自己奉行平均主义政策,三个儿子,不,还应包括那个他十分宠溺的小儿子,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相对于袁氏家族的没落,我来讲一讲司马家族的崛起。司马懿事奉曹操多年,也被曹操猜忌多年,但懂得蹈光


相关章节: 不讲做意在中意勇猛大义令人敬杀鸡儆猴武与文赋名之改蕴阴谋空城退敌比心机聪明反被聪明误青黄不接是大忌好人坏人难分辨七岁看老话曹操最是封建属株连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