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孝与不孝生死绕 顺我者昌需约定

顺我者昌需约定


推荐阅读: 综武世界的宋青书末土之旅系统迟到五年,开局镇灭圣地直播手艺大师医者无双全球抽卡后我被迫欧皇了大明:开局被弃,永乐求我称帝让你代管新兵连,竟练成特种部队了?小单位种族对决:开局抽到华夏龙族蓝灵沐神特编第一作战连

在古代,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推出严刑峻法,以期威慑大众,永做奴臣役民。繁似星海的这不许、那不能的戒律中,"十恶不赦"最为让人恐惧。说其恐惧,就在于只要某人触犯内中"一恶",他的家人就会被牵连其中,轻则诛灭全家,重则夷灭三族。
出于方便读者理解"十恶不赦"的来历,简要说明一下西方"十恶"的起源。"十恶",最初为佛教中的一个用语,指十种当招致地狱、饿鬼和畜生这"三恶道"苦报的恶业,故又称"十恶业道"。基于佛教"十恶"分解太过细致,且游离本文,因此不再细赘。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十恶不赦",也与其他事物一样,有个循序渐进式的"完善"过程。时至北朝北齐时,开始规范化,定十条重罪。进入隋代中期,将重罪改为十恶,即"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虽然"十恶不赦"听起来就会让人产生不寒而栗之感,但它也与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事在人为的可塑性。今天不讲别的,就讲一起发生于三国后期的"谋反"事件,但涉案家族没有被满门抄斩或诛灭三族的故事。
话说公元263年,曹魏政权实际掌控人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为正副帅,率兵征伐蜀汉。也就是在这一年,钟会的兄长钟毓病逝。就在钟毓弥留人间、办理后事期间,钟会与邓艾一起,灭了蜀汉。紧接着,钟会又以"莫须有"的计策,陷害邓艾并吞并了邓艾所部,加上他又收降了蜀汉名将姜维的部队,因此钟会手中实际拥有的兵力,多达三、四十万人马。
钟会拥兵自重,随即宣布叛魏,欲在成都自立。期间,钟会让姜维继续统领蜀汉人马,作为前驱,抵御并讨伐前来平叛的司马昭所率大军。但人算不如天算,钟会的计划不到三天时间,就宣告失败!公元264年,不愿跟随钟会反叛的魏军,肇事兵变。钟会与姜维试图平定,结果反而双双被杀。
反叛,是"十恶不赦"中的第一大罪,惟因如此,钟会的养子一一也是奇怪,钟会风流倜傥,才华超众,但他一生却未曾娶妻生子,只是收养了其兄钟毓的两个儿子作为养子。谋反事败后,他的养子以及整个钟氏家族之人,皆被逮捕下狱,眼看着就要被诛灭三族了。
也就在负责监斩的官员,按律准备下手时,司马昭说了一句话,救了钟会的整个家族。是的,这个司马吗,就是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中提到的那个司马昭。如此一个在历史上一直以贬义形象立世的人,怎么会做"刀下留人"的好事呢?说来简单:因为钟会的哥哥钟毓,促使司马昭不得不这么做!
也许有人会奇怪:钟毓不是已经死了吗?人死不能复活,更不可能说话!那么死了的钟毓,是靠什么招术救下他们钟氏整个家族的呢?
说来话长!长就长在钟会领兵征伐蜀汉前,钟毓与司马昭有过一个约定。那么这是一个什么约定呢?别急,且容我慢慢道来。
钟会年幼时,就因聪明过人,不同凡响,受到很多人的赞誉。作为与钟会从小一起长大的哥哥钟毓,十分了解自己的这个弟弟,长有一颗野心。
钟会长大后,靠着父亲钟繇在朝中的影响力,直接进入曹魏政权中枢机关工作,这个时候,他结识了司马家族。要说钟会的聪明过人,主要还是体现在这里一一当别人一根筋地围着曹氏家族转的时候,钟会却觉得,日后司马家族的崛起,不可限量。于是钟会一心一意跟着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俩做事,先是成为司马师的股肱,司马师死后,又转成司马昭的心腹。其时钟毓与司马昭的关系也是不差,有一次他对司马昭说:"我的弟弟钟会虽然才华不浅,聪明过人,但他喜欢玩弄权术,野心极大,你若用他,不可不加以防备。"
《三国志钟会传》中记载的原文是:"毓曾密启司马文王,言会挟术难保,不可专任,故宥峻等云。"
司马昭听了钟毓的话,非常吃惊,吃惊在于,他觉得钟毓为人坦诚到不避亲疏。经过短暂的吃惊后,司马昭哈哈大笑


相关章节: 名不符实滋国殇文武双全夏侯玄鞠躬尽瘁看张嶷阴沟翻船为哪般妇人干政犹可怕五年黄梁美梦苦身在蜀汉心在魏无中生有话周仓人生如意好完美斡旋高手是孙乾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