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我在大唐能签到 第四百一十六章 示敌以弱

第四百一十六章 示敌以弱


推荐阅读: 男人三十反派被迫深有苦衷[快穿]影帝他不想当太监我已不做大佬好多年开局被村民祭拜,我是护村石?这个控卫太棒了大炎不良人高武战纪风波命:行医三十年,气死阎王!娱乐:我在前女友婚礼现场,宣布复出黑暗之声玄幻:开局一座城

很多人都知道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为后面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贞观时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初期是李世民刚刚继位,稳定局势,休养生息。
这个时期大约是贞观元年到贞观八年。
而真正让大唐走向强盛的是从贞观九年到贞观十八年。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在这期间大唐的战争非常频繁。
多次对外作战,使得大唐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不仅消弱了周边的势力,也让周边势力对大唐敬畏如虎。
而贞观元年到贞观六年,大唐除了灭东突厥之战,和应对一些少数民族的反叛,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因此,这个时候的大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
当初灭东突厥,看似大唐只出动了十几万人,但其实只是趁东突厥内乱,才能灭掉东突厥。
要说灭掉东突厥,也不是很恰当。
要知道当时东突厥有几十万兵马,还全都是骑兵,大唐出动十几万人,其中最起码有一半都是步兵。
中原王朝以少胜多的案列数不胜数,但那是借助天时地利人和。
要是借助地利,十几万灭掉几十万,倒也没问题。
而草原一马平川,步兵拿什么和起兵打?
与其说是大唐灭了东突厥,不如说大唐灭掉了颉利可汗。
事实上,薛延陀就是在东突厥的基础上建立的。
而薛延陀兵马就有二十多万,虽然比不上东突厥全盛时期,但也不会差太多。
大唐灭掉东突厥,实际上对草原的势力消弱并不大。
只不过因为东突厥的灭亡,让草原局势动荡,给了大唐发展的时间。
“朕知道现在不是动兵的时候,但是如果什么都不做,天下百姓如何看朕?朕决定往边境增兵五万,震慑西突厥和薛延陀,你们认为如何?”李世民沉声道。
李世民话音刚落,程咬金和尉迟恭出列道:“陛下,臣愿领兵。”
虽然知道现在去肯定没仗打,但是每年很有可能对草原动兵,现在去就占了先机了。
没办法,大唐名将太多了,不早点争取,谁知道到时候能不能轮到他们。
与其说是英雄造就时势,实际不如说是时势造就英雄。
为什么一到天下大乱,就会涌出很多名臣武将?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治世出名臣,帝昏出奸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在乱世之秋,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各种混乱局面,给敢想敢做的人们提供了“用武之地”,也为草莽人士在乱中举事造成了机会。
抛开建国时期的名将不谈,大唐存在两百多年,在此期间出现的名将数量,可能还比不上唐初的时候。
名将也不是天生的,天下大乱的时候,大浪淘沙自然能涌现出很多名臣名将。
而对朝廷现在的武将来说,大唐安定,根本没有战事,一有机会他们自然要争取。
“陛下,臣觉得现在不应该往边境增兵。”长孙无忌说道。
“放屁,人家都打到家门口来了,难不成我们还要无动于衷不成?”程咬金喝道。
尉迟恭赞同道:“就是,我们武将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你们文臣可以放任百姓被劫掠,我们没有你们那么狠心。”
他本来就和长孙无忌不和,自然不会给长孙无忌面子。
虽然尉迟恭在说长孙无忌,但是很多人听到这话,脸色都难看了起来。
他们也是文臣。
李世民见到这一幕,并没有呵斥尉迟恭。
一个国家要想强盛,需要君明臣贤。
但是要是朝中文武百官都一团和气,那李世民就该睡不着了。
只要不过分,李世民乐得看他们争斗。
李世民摆了摆手,说道:“先听辅机怎么说。”
长孙无忌并没有因为程咬金和尉迟恭的话而生气,至少表面上没有。
“陛下,现在边境百姓,已经被游牧民族掠夺的差不多了,此时派兵去有何用?”长孙无忌说道。
程咬金他们那些武将,虽然不赞同长孙无忌的话,却无言反驳。
边境的百姓该抢的都被抢过了,而西突厥和薛延陀现在也不可能


相关章节: 第四百一十一章 火锅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解第四百一十三章 以利诱之第四百一十四章 询问第四百一十五章 国大民骄第四百一十七章 嫌弃第四百一十八章 难以置信第四百一十九章 万般皆下品第四百二十章 意兴阑珊第四百二十一章 愚蠢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