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我不想上梁山 第156章 忠良范少监

第156章 忠良范少监


推荐阅读: Careless God周世宗郭荣我是夜游神之明灯在異世界的苟活之路十八岁就去死传承创世神梦幻逍遥行我的导演老婆都市妙手神医穿越异界当皇帝的日子龙影神铸逍遥小书生

原来如此!
王伦也不禁为其感到敬佩。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好谁不好,他们的心中自有一杆秤,他们表达爱憎感情的方法也很朴素。就凭这个,王伦是不会要这块地了!
赚钱要紧,但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不能丢,对仁人志士,他还是蛮敬重的。
不过他也佩服这个人的胆量。其实六贼之祸,现在在东京城已暗中有传闻,而当他想买地之后,所探听到的消息均是杨戬如何为害、乡民如何游离失所之类。如今亲眼目睹、亲耳听说,自然又加了一层印象。只是自己是个外乡人,这个闻学究敢和自己透底,不怕惹上事端?
“原来是范少监的房产!听学究之言,小可敬他是忠良,自然不会再动它的主意!不过我听说大宋不杀文人,这可是太祖定下的规矩。谅杨戬再如何跋扈,他也无法撺掇皇帝做此人神共愤之事吧?”
作为一介文人,王伦其实对大宋最欣赏的一条便是这个传说中的文士能保命的优待条款了。这个传说有极大的可能性,因为好多历史都记载过,金兵后来攻破东京城后,在皇宫里找到了当初宋太祖赵匡胤镌刻的石碑,第一条就是所谓的不杀文人。
这个祖训好哇,对官员升迁贬谪如家常饭一般的朝臣来说确实感觉到了有底线的保证。王伦,觉得自己已经颇有词名了,是不是也能挂在文士之列?
而古人敬祖先畏鬼神,对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还是很信的。若如此,范良罪不至死吧!虽然素不相识、素未谋面,王伦本能地觉得,读书人的种子还是保全一点的好,有骨气的臣子也还是有好下场的好,为百姓说话的官员也还是多些好。
见王伦如此说,闻学究叹了一口气道:“便是大名士如苏东坡者,也差一点在乌台诗案中丢了性命,哪来的太祖遗命!杨戬一伙因为范少监之事动了杀机,闻某虽然竭力营救,却始终无法改变结果!”
他说的真切,只是在王伦想来有些吹牛。杨戬是什么人物,他想对人动手,凭你一个乡间的秀才有什么能量去救他?再说秘书少监说什么也是从五品的大官了,和各州的刺史、殿前马步军都虞侯及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都是平级的职务,这都自身难保,你拿什么营救?
好吧,吹牛不上税,王伦也不想跟他争论这些东西,没意思也没价值。不过,作为好心,他有必要提醒闻学究:“朝中有奸人当道,这些话,万勿传出,以免给学究带来不测之祸!”
闻学究淡淡一笑,傲然道:“闻某虽不才,却不怕杨戬之流加诸罪名于身!”然后声音又莫名低沉下去:“只是可惜了范少监!”
敢情他有什么指仗?这里虽然是东京城东十里,却好歹也能算天子脚下,也许朝中有三两门亲友吧。
然后王伦蓦然想起一段公案来。
“敢问学究,可是名焕章的么?”
因为他记起来,这里叫安仁村,可不是闻焕章发迹之地!而且敢小觑当朝权贵杨戬,必定有惊人的关系,记得书上说起过,这位闻学究和当朝的宿太尉自幼同窗之谊,也许他就是仗着这点关系?
太不够了!宿太尉只是个名,本质上是个迂腐的文弱书生之类的文人,又无权无势,做不成事的。
闻学究浑不在意:“正是。”
满朝公卿都知道自己,王伦也知道没觉得有什么。
王伦对闻焕章一个书生有如此正气虽然有好感,却不想掺和着这事----一个开封府的衙役、一伙大相国寺的泼皮都能把自己捏得死死的,这有前车之鉴,更别说权势如日中天的杨戬了。
再说他和对方又没什么恩怨!
“只盼有好运气吧!不过皇帝对他的忠臣都不管,别人又操这份闲心做甚么!”有现代人思潮的王伦如是说。俗话说的好,一饮一琢,自有分定。要是每朝每代没几个奸臣、没几个昏君,这还怎么改朝换代呢?
换句话说,皇帝对自家的子民都不在乎了,还指望子民会对他愚忠?拉倒吧!
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在帝王家天下的历史进程中,忠臣也只皇帝家的


相关章节: 第151章 太监上青楼第152章 不小心唱了周邦彦的歌第153章 不掺和第154章 相中了一块好地第155章 初见闻学究第157章 对奴家的诚意第158章 不是爱风尘第159章 李师师的一福第160章 蛇鼠一窝第161章 官人莫慌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