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大宋物语 东坡先生的最后时光(大结局前情)

东坡先生的最后时光(大结局前情)


推荐阅读: 末世:我家猫连夜偷来万磁王头盔无问之神明档案带刺玲珑心守望之星烽雨玄斗武魂崛起风云路带着部落冲突系统闯世界次之世破晓星云医武侠士闯都市

于是,苏东坡好好地打扫了一下家里的卫生,添置了一些桌椅板凳,当然绝大多数是当地村民们自发捐献的,他抖擞精神,开始正式的开馆教书。
很快苏东坡就有一个很惊奇的发现:其实啊,他收到的学生,不论年龄大小,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有且只有两样东西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对,就是基础差,客观一点说,是零基础。
这是苏东坡生平第一次教零基础的学生,过去的学生像黄庭坚、张耒、秦观、晁补之、陈师道、李格非(李清照的父亲),这些学生的特点就是基础特别好,特别扎实,属于那种一点就通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教起来容易,教起来开心,教起来让人感觉到有满满的成就感。而现在。。。。。。。。。。。。。。
但是,这样的问题根本就难不倒苏东坡。在苏东坡的心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于这些学生,苏东坡不会也绝对不可能放弃他们。
学生在读书时发现了雪这个字,于是就跑去问苏东坡:“雪是什么呀?”
可现实情况是,这里是海南。如果说昆明是四季如春,那里几乎见不到雪花;那么海南则地处热带,一年四季就好比一直是夏天,怎么可能会有雪花呢?学生都从来没有看到过雪花,又该如何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雪花呢?
打比方?讲述《世说新语》里的故事?说这雪花是撒盐空中差可拟,然后稍稍做一个铺垫,浓墨重彩地讲讲谢道韫的咏絮之才,未若柳絮因风起。可这样做,学生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别忘了,他们零基础啊。
既然如此,那么,讲讲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样学生们恐怕也不会懂。
那该怎么办呢?这时的苏东坡灵光乍现。对了!就讲讲打油诗!紧接着,他在黑板上进行板书:江天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诗通俗易懂,经过苏东坡更加通俗易懂的讲解,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雪。原来,只有中原或者说北方才常常下雪,原来,到了冬天才会下雪,原来,南方很少下雪或者是基本上不下雪。
给学生们讲清楚什么是雪之后,苏东坡先生开始了拓展:他告诉学生,李白“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他告诉学生前任宰相王安石笔下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他告诉学生雪花的样子“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他告诉学生终南山的雪是什么样子:“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幕寒。”学生们纷纷陶醉在苏老师的课堂中。
一个学生说出了他心中的愿望:“我长大了,一定要去祖国大陆看一看,尤其要亲身体验一下,下雪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我也有这种想法,我也想去大陆看一看,去听一听枫桥的钟声,看一看大漠的孤烟。”
苏老师循循然善诱人:“同学们,你们的想法很好。学而优则仕,你们可以通过读书,走科举这条路,到内地去做官,这样的话,你们就可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像你们的老师我一样,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身行万里半天下)。当然,就算走不出去,大家也不要气馁,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一直在海南生活,也挺好。有椰子树、有好吃的生蚝,大米一年能够成熟三次,这不也挺好的?最后,我希望大家一定要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家乡。”
“老师的话,我记住了。学生会记一辈子的!”
“我也记住了。”学生们纷纷回应他。
那好,大家一起跟着我读《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教室里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
其中有一个叫姜唐佐的学生,苏东坡发现了他的文学天赋,他经常向苏东坡请教文章写作技巧,苏东坡也对他尽心尽力的辅导。一次,东坡先生打趣地对姜唐佐说:“你恐怕要成为这海南岛上第一个举


相关章节: 夫妻二人的惠州生活王朝云,你是希望(大结局)东坡先生的最后时光东坡先生的最后时光(续集)东坡先生的最后时光(再续)东坡先生的最后时光(大结局)大宋的学渣和考霸(一)大宋的学渣和考霸(二)大宋的学渣和考霸(三)大宋的学渣和考霸(四)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