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第442章 春风化雨

第442章 春风化雨


推荐阅读: 星翰巨企这个忍界不正常无间王朝重生之逆流黄金年代两生花开 终网游三国:开局获得神级建村令大唐:开局走后门,我成了暗侍卫重生之都市修仙至尊驯养海豚星人都市后进生崛起十三使徒我背叛了老婆


这么多年来,北京大学有过多任校长。说起来,蔡元培当北大校长的时间也不是很长。但为北大人称作“我们永远的校长”的,恐怕只有蔡元培一人。
有人说:“在北京大学的时候,很少听见蔡元培的讲话。也没有看见他和哪个学生有私人接触。但是他依然受到学生的爱戴,是什么原因呢?完全是人格的感召。
“道学家们讲究气象,譬如说周敦颐的气象如‘光风霁月’。又如程颐为程浩写的《行状》,说程颢‘纯粹如精金,温润如良玉,宽而有志,和而不流......是其色,其接物也如春阳之温;听其言,其入人也如时雨之润。胸怀洞然,彻视无间,测其蕴,则浩乎若沧溟之无际;极其德,美言盖不足以形容。’
“这几句话,对于蔡元培完全适用,这绝不是夸张。走进北大校长室,就会觉得满屋子都是这种气象。”
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于1915年至1918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这一期间,正好是蔡元培在北大校长的任上。
冯友兰回忆说:“有一天,我在一个穿堂门的过道中走过,蔡先生不知道有什么事也坐在过道中,我从这位新校长身边走过,觉得他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气象,是我心里一阵舒服。我想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春风化雨吧。蔡先生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使我受得了一次春风化雨之教,这就是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比什么言都有效。”
1918年的一天,身为北大学生的冯友兰因一件事急需北大开具证明。
其弟弟去美国留学,若按正常手续办出国,已来不及。在紧急情况下,冯友兰直接找蔡元培校长批示。
当他走进校长办公室时,只有校长一人坐在办公桌前看文件,“仍然是一介寒儒,书生本色,虽在事务之中,而有超乎事务萧然物外的气象,这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这使他感到无比温暖。
蔡校长听过事由之后,知道出国留学是一件应当支持的好事,二话未说,立刻批了字,顺利地办成手续。
还有一次是冯友兰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期间,蔡校长到美国考察访问。
冯友兰与其他留学生组织了一个“接待委员会”,召开欢迎会,请蔡校长讲话。
当时在美国的留学生,大都是北大毕业,而北大学生向来很清高。
但是,当蔡校长走进会场时,学生们“都怀着自发的敬仰之心,不约而同地站起来”,表示由衷地欢迎。而蔡先生“慈祥诚恳的气象和风趣的语言”,使几百名到会者大受感动和鼓舞。
冯友兰的这些回忆,不仅是他个人的感受,也是在场人的共同感受。
用他的话说:“他们也享受了一次春风化雨,也被蔡先生引到一种精神境界的大门,如果他们有足够的自觉,他们也会这样说。”
在冯友兰看来,蔡元培之所以为大教育家,有“两大端”。其一是教育思想及实践,其二是人格气象。就前者说,蔡元培以“兼容并包”的思想办学,使北大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并形成北大传统),影响到整个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就后者说,蔡元培具有“蔼然仁者”的气象,能起到“春风化雨”的巨大作用,培养了学生独立的人格。
在一定意义上,后一点可说是蔡元培独有的。如冯友兰说:“蔡先生的教育有两大端,一个是春风化雨,一个是兼容并包。依我的经验,兼容并包并不算难,春风化雨可真是太难了。”
这种经验和感受是出于内心的,也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这也就是说,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有两种功能。其一是培养学生的人格,提高其精神境界。其二是传授知识,使学生掌握一种服务社会(同时也是个人谋生)的知识技能。在冯友兰看来,二者相比,前者更难。
“兼容并包”是蔡元培办学的一大贡献,但这是一种思想和方法,真正懂教育的人,也能做到,所以并不难。而“春风化雨”的作用,却出于教育者的精神境界,关乎一个人的修养,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所


相关章节: 第437章 大师云集第438章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第439章 进德会第440章 学科改革第441章 美育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444章 “退款兴学”运动第445章 与林纾的争论第446章 十四等于零第447章 蔡元培与五四运动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