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海上升明帝 第41章 燎原

第41章 燎原


推荐阅读: 重生后,偏执大佬他又在装乖了落寒时节又逢君苏醒后,奶呼呼的魔尊黏上我了如归客栈我在逃荒路上当地主疯批总裁的白月光她重生了从李元芳开始镇天神帝逆九世成仙全球震惊!你弟这叫普通人?活无对证鬼道说书人

况,还不好说。
老朱记得历史上,清军在擒了弘光逼降了潞王后,便停止了军事进攻。
西路的英亲王阿济格追着李自成打到湖广江西,李自成被地主打死后,余部溃散,阿济格便不等朝廷班师旨意直接就带兵北返了。
而南京的豫亲王多铎和杭州的贝勒博洛这西路军,也很快就班师北返,只留下勒克德浑等带部份兵马接防。
因此历史上围绕着钱塘江,鲁监国政权在这里折腾了许久,先是打造江防,然后又想要渡江收复杭州,打了一年多后,锐气不再,又转入防守,等清军再次主力南下后,终究还是被一击即溃了。
这应当属于战略上的失败,一开始目标就错了。
北军暂时不想南下,钱塘江用不着怎么特别去守。杭州这样的重城,就算想打也不是就能打的下的。
所以没必要白白围着钱塘江和杭州城浪费宝贵的时间。
于颖他们计划着,汇集诸路义军,合力打过钱塘江,收复杭州城,然后在杭州恭请朱以海即位称帝。
想法是挺好的,但很难实现。
大明现在只剩下半壁江山,要命的问题一大堆,乱麻一样理不清,这种时候就想跟清军决战,这不是开玩笑吗?
朱以海是绝不会这么天真的。
不过绍兴得去。
“张卿去请几位将军等来议事。”
宁波府衙后院书房里,只剩下朱以海一人,他负手踱步,事情发展的远比他预期的还要好。
台州临海一声枪响,掀开了全面抗清的大业。
也许将来他成功之后,后世会把那天称之为南明,或是后明王朝的开国起点?
这几天马不停蹄,片刻不敢停歇,争分夺秒的办了许多事情。
现如今,起码在浙东的台州绍兴宁波三府,他鲁监国的这个牌子算是正式立起来了,虽然钱塘江北就是十万北兵,随时可能南下。
但监国的牌子立起来,好处是巨大的。
王之仁张名振诸将,以及钱肃乐沈宸荃林时对等文臣闻召而来。
“孤打算立即去绍兴。”
沈宸荃立即反对,他认为眼下局势好转,则朱以海身为监国更要注意自己安危,应当回到行在台州,前线的事情交给将士们便好。
这位沈宸荃是个神童,九岁应童子试成为秀才,崇祯十三年,才二十五岁就考中进士做了行人司行人,崇祯十五年,还做了福建乡试同考官。北京沦陷后,福王立于南京,沈宸荃被授为山西道监察御史,他上疏弹劾首辅马士英和阮大诚奸佞误国,差点被害。
后来外放苏松兵备佥事,南京沦陷,杭州投降,江南各地纷纷投降,沈宸荃回到家乡奔走联络,朱以海在宁波斩谢三宾,他闻讯立马就带着乡党门生们赶来。
朱以海对他印象很好,一来二人年纪相当,二来沈宸荃非常儒雅,但又不是那种光会耍嘴皮子的人,何况,历史上这位一直拥戴朱以海,局势再艰难都不曾抛弃过,一直做到了鲁监国的首辅大学士,最后陪着朱以海在金门啃红薯时,请求去日本借兵,可惜海上遇风浪船沉没。
后来清朝修明史的时候,不少人都认为如张煌言沈宸荃这样的忠心耿耿臣子不能以叛逆论,康麻子也十分认可,亲自下旨将二人列传于明史。后来乾隆还特追谥他为忠义。
沈宸荃是知兵事的,他对于颖等的乐观情绪并不赞同,更反对朱以海亲临前线,现在虽说各路义军兴起,可能战的没几个,万一到时鞑子派一支精骑来袭,岂不是直接就夺旗斩帅了?
好不容易才打开了一点点局面,到时又将前功尽弃,甚至大明都再经不起这种损失了。
因此他是坚决反对朱以海北上的人,哪怕此时朱以海亲提六师北上,能够带来巨大的振奋人心的影响,他也还是反对。
“沈公之前的奏陈孤也明白,正因此,所以孤更应当北上。”
被监国特赐为右佥都御史的沈宸荃非常感恩鲁监国的赏识,更佩服鲁监国的胆识魄力,可也越发珍惜这位乱世里能站出来的监国,不想他稀里糊涂的就送了。
王之仁也反对朱以海去绍兴


相关章节: 第37章 家丁第38章 剑落第39章 抄家第39章 抄家第40章 一半第42章 心腹第43章 逃兵第44章 天讨第45章 鸣鹤第46章 暗箭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