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海上升明帝 第115章 鞑子乱认祖宗

第115章 鞑子乱认祖宗


推荐阅读: 重生后,偏执大佬他又在装乖了落寒时节又逢君苏醒后,奶呼呼的魔尊黏上我了如归客栈我在逃荒路上当地主疯批总裁的白月光她重生了从李元芳开始镇天神帝逆九世成仙全球震惊!你弟这叫普通人?活无对证鬼道说书人

位皇帝是既有同情,也有一些不满的,觉得他亡了大明天下。
或许也正是因此,所以在今年初,弘光朝廷又给崇祯改了个庙号,改为毅宗。
谥法本无毅。
《说文》:“毅,有决也。”《论语·泰伯》:“毅,强而能断也。”《左传·宣公二年》:“杀敌为果,致果为毅。”《国语·楚语下》:“强忍犯义,毅也。”
毅明显比思要好的多。
弘光朝建号开始,给崇祯上思,等快灭亡时改上毅,可能也是一开始瞧不起崇祯,觉得折腾亡国。等他们自己也快亡国时,才感觉崇祯的不容易,赶紧改庙号。
崇祯是清朝安葬的,给的谥号是端皇帝,庙号怀宗,陵曰思陵。
不过很快就有降清的前明大臣上奏,以兴朝谥前代之君,礼不称。
意思就是咱们大清的皇帝怎么能给前明的皇帝称宗呢,他们又不是咱祖宗,于是去怀宗庙号,改谥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
慈仁短折曰怀,这本是个平谥,带有几分同情味道。
但改成愍帝可不好听,在国逢难曰愍(逢兵寇之事);使民折伤曰愍(苛政贼害);在国连忧曰愍(仍多大丧);祸乱方作曰愍(国无政动多乱)。
反正愍皇帝跟衰帝、灵帝、后主、废帝这些是差不多的。
沈宸荃此时上奏,提出要给崇祯改上庙号,是认为如今形势好转,崇祯那是咱大明天子,咱们得尊奉。
鲁监国毕竟跟崇祯皇帝的关系较为疏远,那都是隔了九代的远亲,民间说隔五代就是出五服不算亲了。
何况隔了这么八九代。
此时给崇祯改庙号,其实也是为了增加朱以海监国的正统性,为将来继位加分。
正统、法理这个东西,乱世时有时不值一钱,但有时却又非常重要。
何况现在朱以海北伐三吴,马上要跟义阳王的人马碰面,这种时候法理正统这个东西越发显得重要。
“臣请改烈皇庙号威宗!”
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毅信正曰威。
庙号不是谥号,自有一套体系,却也与是有好有坏的,大的方面来讲,祖有功宗有德,创基立业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兴者曰中。
在汉代时,只有最杰出的皇帝,才会有庙号。
但汉以后,不管阿猫阿狗,只要当了皇帝都有庙号,哪怕是亡国之君。
甚至唐以后,除了开国皇帝称祖,后面的皇帝不论好坏都称宗,再差也能混个僖宗。
废帝、哀帝、少帝那三个可以不算。
威宗这个庙号,威虽然是个美谥,但用在庙号上却一般。
朱以海想了想,觉得不管是思还是毅或是威、怀,其实都不够符合崇祯,甚至主要强调的是他的失败。
“烈皇虽北京殉国,但在位十七年,也是兢兢业业,孤以为,思、毅、威都不足以配烈皇,不如用肃宗!”
思宗强调的是悲情,威宗则过份美好,明显也与事实不符。
相比之下肃宗这个庙号,表示的是有中兴意愿却最终未能成功之意,这挺符合崇祯的,毕竟崇祯算是明朝皇帝中极勤政的了,内阁大学士都拜了五十多个,那是头一份。
但他的北京城先让大顺军攻破,接着又让清军占据,江山残破也是事实,自己都落了个自缢的下场,本来思宗是挺符合的,但扶不起的刘阿斗就是思宗,咱毕竟也还是大明延续,这样称崇祯不太好。
“肃宗烈皇帝!”
沈宸荃想了想后,也觉得非常不错,想想崇祯也确实悲惨,自缢于煤山,死时才三十三岁,已经当了十七年皇帝。
结果在煤山歪脖子树下尸体摆了三天,才被发现,还被刘宗敏派人拉到东华门外又停尸三天,陈尸示众。
最后还是明朝兵部主事刘养贞将夫妇二人葬于田贵妃墓中。
清军入北京,为安抚人心,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进京,特意命在京前明官员为崇祯哭灵三天,可要设灵祭祀,牌位上就得有谥号,多尔衮不懂汉文化。
明左中允李明睿上谥号端皇帝庙号


相关章节: 第110章 表动则影随第111章 贬官爵将功赎罪第112章 剃发降清第113章 藏龙卧虎鸿门宴第114章 最终解释权第116章 各怀鬼胎第117章 头可断,血可流,发不可剃第118章 严我公又升官了第119章 国之大臣,岂能野死第120章 五五开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