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海上升明帝 第211章 五侠带刀

第211章 五侠带刀


推荐阅读: 重生后,偏执大佬他又在装乖了落寒时节又逢君苏醒后,奶呼呼的魔尊黏上我了如归客栈我在逃荒路上当地主疯批总裁的白月光她重生了从李元芳开始镇天神帝逆九世成仙全球震惊!你弟这叫普通人?活无对证鬼道说书人

“今日,五位大家比试,不分胜负,孤授卿等五品御前侍卫兼府军前卫教头。”
府军前卫,本大明皇帝亲军二十六卫军之一,统领幼军、轮番带刀侍卫。最初是在永乐年间设,为皇太孙特选幼军,置府军前卫,统所二十五,最盛时统领数万幼军。
明代宫廷侍卫由多种军伍混编而成,包括锦衣卫大汉将军、五军营叉刀围子手、三千营红盔将军、三千营明甲将军、勋卫、散骑舍人,以前府军前卫等卫带刀官等。
除府军前卫的带刀官,其它的侍卫多是由勋戚子弟或具有仪仗职能的兵员充任。
唯有府军前卫的带刀官直接从京卫一般军官中抽任,十分特殊。
在明初,幼军本来并不专指府军前卫,而是指年轻军卒,本是年资浅无法参战而在卫所操习杂务者。
但到永乐设府军前卫时,幼军就不是一样了,选取民间壮勇子弟,年及二十五六至三十者,不由世袭军户充任,这是一支年轻的募兵。
当时称这支兵为六郡良家。
这与当时形势有关,明成祖朱棣扫北,抽调大批府卫精锐士兵随驾,但又不愿意心爱的皇太孙的扈从侍卫规格降低,于是另招新兵保持规格。
不过幼军当时虽数量多,但地位低,不过到后来,府前军卫的幼军也渐渐的驰废,仅留府军前卫带刀官侍卫职责。
而如今朱以海的御营亲军,早不复用原来的那一套制度,上卫二十六卫也仅留几个用其名字而已,如旗手、羽林、金吾、勇士、勇卫等,但跟原来的早不同了。
现在朱以海新设了府军前卫,要重新补充幼军,这个幼军也跟原来的幼军不同。
这支新幼军,是选用忠良之家的子弟,在十六岁至二十岁者,并优先录用那些为国阵亡捐躯战死的军人子弟。
府军前卫的幼军,其实就是一支学生军,朱以海打算放在身边亲自教导,完全的新式军队,打造一支可靠且能用的新军,既充当护卫,又做为将来军队的种子,训练、当值,几年后磨砺出来后,再外放到其它军中充当基层军官,慢慢成为军队骨干。
这将是御卫亲军第十镇。
傅青主等武功高手,朱以海授他们为御前带刀侍卫,兼府军前卫幼军的刀剑枪等教头。
在设立了府军前卫幼军的同时,朱以海也同时建了亲勋翊三卫营,三卫营选的则都是亲贵、勋臣、文武品官子弟为侍从,一边接受军事训练,一边担负侍从职责,甚至还暗带点人质味道,反过来也有助于与臣子的联系沟通,甚至算是对勋戚臣子们的一种恩赏福利,毕竟能成为皇帝亲侍,也是一个不错的入仕途径嘛。
刘穆的两个儿子刘肇襄、刘肇绩,还有褚复生的弟子王对蕃、池天荣,傅山之子傅眉、侄子傅仁等,皆被调入府军前卫幼军,以右佥都御史熊汝霖加兵部右侍郎为提督府军前卫幼军营总兵官。
熊汝霖崇祯四年进士,做过福建同安知县,任内率兵渡海在厦门击败过荷兰殖民者,后升任户科给事中,与孙嘉绩在余姚举义,招募万人建孙熊军。
他虽是一个文臣,但忠勇过人,十分键锐,守钱塘时,不论大小战,都率其部熊军出战,且必为首冲,身先士卒,每战当先,虽胜败皆有,但败亦无悔,绝不气馁。
凭这种劲头,朱以海觉得让他统领幼军非常合适。
幼军将是一支招募来的年轻学生兵,,并从御营各镇挑选勇猛的老兵来当士官,一同受训,
这些学兵犹如一张白纸,最需要的就是这股忠心这股勇气,保证粮饷装备,给予充足的训练,朱以海相信,这支幼军将在未来大放光彩。
方国安那样的军队不可信,乱世里还是得自己打造一支精锐新军,御营诸镇,便是朱以海真正的本钱,是翻身的希望。
“为示与原来府军前卫幼军营不同,改名御营亲军第十镇,赐名千牛镇,带刀官为千牛侍卫,赐授千牛刀。”
传说一刀可斩千牛的千牛刀,是隋唐时的御前侍卫们携带的御器械,皇帝近前,除了千牛备身等能带御器械侍卫,其余侍卫只能带木制的班刀


相关章节: 第206章 巨额罚单第207章 火耗养廉第208章 方首辅的魄力第209章 白银帝国第210章 铸币税第212章 吃人第213章 永不加赋第214章 打开天窗说亮话第215章 提剑强征第216章 让箭飞一会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