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海上升明帝 第214章 打开天窗说亮话

第214章 打开天窗说亮话


推荐阅读: 重生后,偏执大佬他又在装乖了落寒时节又逢君苏醒后,奶呼呼的魔尊黏上我了如归客栈我在逃荒路上当地主疯批总裁的白月光她重生了从李元芳开始镇天神帝逆九世成仙全球震惊!你弟这叫普通人?活无对证鬼道说书人

存,我孤计划是税赋四分,一分上供内帑,一会起运国库,一分留省,一分留府县。”
“火耗归公,同样四分。”
“至于四分的具体比例,供内的一成,入国库的五成,留省一成,府一成,县两成。”
这个财政分配,可比原先加大了许多给地方。
过去地方总共都没两成,现在朱以海实际给了四成。
如果按八千万算,地方能留三千万。
严州府一年十几万,府县三成,也能有三四万两。
再加上火耗也能返三四千,大大提高地方财政收入。
若是地方工商税等也按这比例分配,又能增加不少。
厘金收益则专款专用,全归御营养兵。
“殿下仁厚!”刘宗周称赞不已,万历以来的朝廷和地方各种加派,早就是正赋几倍了。
如果罢免,确实让百姓减轻许多负担。
祁彪佳问,“如今要恢复中兴,用兵打仗,开支不够怎么办?现在还减少起运额度加大地方留存,不加征摊派如何解决,到时永不加赋岂不仍是空话?”
“量入为出,尽量合理使用财政。普在不够,调整工商盐茶关钞等税,绝不再对田赋丁口加征。”
“再不够就举债借钱。”
借,是要还的,而加税,是不用还的。
朱以海的态度已经很明了了,别再压榨小老百姓了,早榨干了,以后得以田亩征税为主,废除人头税,同时把被士绅搞废的工商等税收起来,不仅要收,还要达到能与农业税相当,两条腿走路。
有一个士绅地主和一个穷老汉家,
以前穷老汉一家,儿子多却没田地,佃田打工过日子,还得负担沉重的徭役,压迫的过不下去,儿子们都要着光棍娶不到老婆,家里住着简陋的窝棚,一天两顿野菜粥,处于随时想要逃亡甚至要造反的边缘。
现在好了,摊丁入亩后没田就不用缴原先的丁银,在只用交地主田租就好,剩下的攒着可以用来给儿子娶媳妇,甚至再攒攒盖个土坯茅草房子,或买点布做身新衣裳了。
而对有田一千亩的地主来说,他原本是个秀才,优免田额四十亩,优免两丁,均瑶可免,就交点里甲、杂泛役银,实际上可能一点都没交过。
但现在,一千亩地减去优免四十亩,余下九百六十亩都得缴,
一亩假如缴地丁银一钱,那就是九十六两银子。
这里面比原先多缴三十两摊丁银。
等于三两加了一两。
相比之下,原来穷人一家没田没地,一丁还要负担的徭役丁银一钱,现在解放了。
对地主来说,有一千亩地,一年收成几千石,哪怕五五分成收租,也有一两千石,摊丁入亩增加的,最多百分之十。
一亩地收二三石,征银一钱,就算按一两银子一石,税率也是三十税一二十税一,不超过百分之五,绝对不高。
贫穷之家,摊丁入亩后解脱了,富人之家影响不大,但对朝廷来说,首先是征税的成本降低了,以前穷人交不起,拿命交么?税赋征不齐,百姓也是被压迫的民不聊生。
唯一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地主,抗税不缴怎么办。
毕竟他们之前就有这样的前科,想尽办法优免,甚至直接不缴。
刘宗周等人无疑也想到了这个问题,这算是这永不加赋、摊丁入亩新政下最大一个阻力了。
“诸公现在明白孤为何要在严州立典型了吗?”朱以海问。
这是杀鸡儆猴。
重申优免则例,就是要那些拖欠不缴的士绅们明白,
严州如此严惩,甚至搞出倒查二十年积欠,逼迫填补亏空这些雷霆手段,都只是为杀一儆百。
“一个佃户一年缴纳三五两均徭里甲丁银,跟一个百亩地主一年缴纳个三五两摊丁入亩税赋钱粮,和一个拥地千亩大地主一年缴纳个三五十两银子,你们说谁的负担大?”
很明显,越是大地主,其实负担越小。
问题就是这么浅显,不是大家想不明白,关键是以前制订政策的都是那些官僚地主士大夫们,哪怕负担小,他们也不愿意承担。
哪怕穷人无立锥之地了,他


相关章节: 第209章 白银帝国第210章 铸币税第211章 五侠带刀第212章 吃人第213章 永不加赋第215章 提剑强征第216章 让箭飞一会第217章 良心不痛吗第218章 刺字先锋第219章 国舅爷

也许你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