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书画村
首页海上升明帝 第560章 太监不得干政

第560章 太监不得干政


推荐阅读: 重生后,偏执大佬他又在装乖了落寒时节又逢君苏醒后,奶呼呼的魔尊黏上我了如归客栈我在逃荒路上当地主疯批总裁的白月光她重生了从李元芳开始镇天神帝逆九世成仙全球震惊!你弟这叫普通人?活无对证鬼道说书人

大明一开始,其实也是严格限制太监的。
朱元璋在宫中立了一块铁牌,‘内臣不得干预政事,违者斩’,朱元璋时代也没有十二监四司八局,更没太监统兵、监军之事,甚至不许太监读书。
重用宦官从靖难的朱棣起, 他不仅解除太监不许干政这条限制,还建立内书堂挑选聪明小太监去读书学习。
从朱棣起,明朝太监们权力越来越大,东厂、司礼监、御马监,腾骧四卫,提督京营,南京守备, 九边镇守, 甚至征收税赋等等,到处都是他们的影子,最后他们还掌握了批红之权,甚至一度能凌驾于内阁之上。
内阁票拟,还得由他们处置。
所以明朝出现了那么多大太监,什么九千岁之类的。
朱以海自然也是深知明朝太监乱象的,但他起兵之初,却还是重用刘朝等人,归根结底这些人是他的家奴私人,是最值得依赖的。所以当时关键时候,重用他们。
不过如今一切走上正轨,朱以海不仅得到了文官士大夫集团的拥护,也一手建立起了一支全新的武勋军人集团,可以互相平衡,所以已经不需要再过多放权给太监,不需要再用太监来平衡内阁、平衡文官集团了。
有些事情,该做就做, 免的遗害子孙。
“即日起,废除十二监四司八局。”
“新设殿中监、内侍监、少府监三监,殿中监掌皇帝生活诸事,统尚食、尚药尚衣局、尚舍局、尚乘局、尚辇局六局。
内侍监则掌传达诏旨,守御宫门,洒扫内廷,内库出纳和照料宫廷饮食起居等事务,其属六局,曰掖庭、宫闱、奚官、内仆、内府、内坊。
少府监则负责采买制造,皇家手工业、皇庄皇店,皇帝里三库、内十库等。下设织染局、织造局、兵工局等。”
朱以海直接就废除十二监四司八局,而改以殿中、内侍、少府三监,各有分工,分工明确。
很明显,仅看官署名就知道,皇帝是个汉唐粉,唐朝就有内侍省、殿中省、秘书省这内三省,也有少府监。
这些职掌来看,也是要让宦官们恢复普通的近侍职责,而不是再让他们成为内朝, 不让他们参与朝廷政治大权。
殿中监就管皇帝生活起居, 主要管皇宫前朝的事,除了六局外,还将设立内奏事处。
以后不允许宦官直接跟外朝接触,不许直接与大臣、将领们交往。
就连外面的奏章等,都要在外面设个外奏事处,隶属通政司,所有题本等通过内阁票拟后,先由外奏事处在宫门交接给内奏事处的太监,点对点交接。
皇帝朱批处置后,也由内奏事处交给外奏事处。
将殿中监的太监们限制在宫中前朝。
而内侍监的太监们,权力更弱了,他们就只是负责后宫的洒扫、宫门看守等,主要负责妃嫔们起居等等,被限制的后宫。
少府监,其实就是之前朱以海新设的内务府,现在改名为少府监,他们管的是宫外事务,皇家的手工业、内库,以及采买等,都由他们负责。
殿中省设内奏事处,仅保留东厂,御马监以前提督京营,出任南京守备太监,边关镇守太监,各镇监军等情况将不再有。
更没有了批红权,他们现在连紫袍都没资格穿了,别说像以前一样随意穿蟒袍,更没资格跟内阁大学士们对坐议政。
数量上将大量裁减,以前几万人,以后殿中、内侍两监,将限制几百人,少府监也将以宦官和士人兼用,减少太监数量。
能不用太监的就不用。
以前太监行使的是皇帝的权力,代行天子之权,不管是批红,还是提督京营等等,明朝宦官的坐大,其实都是皇帝有意为之,用之来限制权力膨胀的文官集团。
但对朱以海来说,他已经不需要用太监来平衡文官了,因为他自己既有决策能力,更还有个新兴的武人集团。
他们就能非常好的平衡了,哪还用的着太监呢。
太监虽然忠心,但毕竟有许多天然缺陷,明朝太监制度下产出的种种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既然这路不对,肯定就得改,而不是一条路走到


相关章节: 第555章 汉奸走狗第556章 城下之盟第557章 五皇子秦王第558章 皇族第559章 陷开封屠大同第561章 国舅爷第562章 无畏的皇帝第563章 收复澳门第564章 大婚第565章 四王叛

也许你还喜欢: